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家乡的那棵老树

来源:乐山日报 2016-04-02 08:18   https://www.yybnet.net/

■ 王益

自记事起,家门口那棵大树便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和回忆,一种莫名的眷恋深深扎根心底。或许因其高大巍峨的身躯,那四季常青的衣冠,还有它脚下那片承载幸福的“乐园”。

小时候,祖母告诉我,这棵树名叫“四季青”,又因开花后结籽可入药,擅治各种“烧月病”,又称“女贞树”。这棵树的大,小时候常记得两个长辈携手怀抱而不能相交,时至今日,去过名山大川及深山老林,见过各种参天古树或百年树神,我仍不觉逊色少许。这棵树的老,相传爷爷的爷爷也无法说清何年何月何人种植,只知道,近百年来,一直为家族贡献枝桠作燃料,夏天熏蚊蝇,冬天烤木炭。肉眼看来,年复一年,变化不大,老树吐新枝,苍翠出新芽,生机盎然,蓬勃发展。

一晃很多年没有重回老屋,更没有机会亲近这棵老树了。上世纪90年代末参军到部队后,以前的远方变成了家,现在家变成了远方,聚少离多,一草一木便成回忆,魂牵梦绕,激情难抑。不经意,我又有5年没有回过老家。乙未年,因堂弟喜结良缘,在老家县城和众亲友喝完喜酒后,我便和妹妹一起赶回乡下的老宅。

自10多年前父亲离世后,母亲也就不再待在乡下了,叔父几家也辗转离开大山,到村镇建设新居。曾经热闹的老宅,如今除了铁将军把门外,便是屋檐下、院坝里那半人高的杂草,长得郁郁葱葱。房前屋后,那些曾经让我们饱食终日、甘美多汁的果木,依然挂果枝头,只是没了人气的滋养,少了往日的丰腴。在一棵老梨树下,身手已然不再矫健的我,费尽力气,摘下两颗“雪花梨”。看上去,绿中带黄,可往嘴里一送,没有往日的酸甜,苦涩粗糙,不知是如今丰富的物质刁钻了我们的味觉还是无情的岁月改变了它们的质地?霎时,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涌上心头。难道,这水果也懂得“人走茶凉”?既然没了主人的欣赏和品用,有什么必要去追求完美,便是诱人又能取悦何人呢?心里不免有一种伤感,梨虽然难以下咽,我还是勉强啃完,虽然没有儿时的美味,但我更要把这家乡的味道好好品尝。

驻足老屋旧址,除了残亘断壁,独自兀立,仿佛在泣诉曾经的过往,那棵挺立的“女贞”便是见证。老树依然常青,树干愈发强壮,只是缺少打理,有些蓬头垢面。两个巨大的鸟窝挂在两根枝干上,仿佛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灯笼裤”,风情万种。记得小时候,成天有各种飞鸟起落于此,从小便听长辈教诲“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还有什么“夕阳西下倦鸟归林”。于是,每每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快乐的小鸟,尽情享受着父母“食来张口”的幸福,恣情于山水之间,乐不可支。偶有调皮,约三两玩伙,利用废旧轮胎锯皮自制“弹弓”,隐藏于房前树下、砸窝打鸟,激战犹酣之际,冷不防被拄着双拐的祖母发现,一边吆喝,一边举拐作打人状,我们嘻嘻哈哈作鸟兽散。

老屋,地处大山深处,几代人扎根于此,勤劳耕作,有良田几亩,老宅两间,算是祖业。记得少小时,父母曾经亲手挖泥沙、烧砖瓦,省吃俭用,忍饥挨饿,修缮扩修了原来的堂屋和客房,形成了三套六间,外加一个农村常用来烤火的偏房。在当时,面积已经不算小了,今日看来,更是大气。而老树,挺立于院前一角,独享阳光,在那时,已是标志性景观,无论是从山边远眺,还是河边仰望,只见大树不见老屋。时至今日,斗转星移,老树便成了家族留存的根。想当年,一大家子在这里进进出出,在这里生养将息,在这里喜怒哀乐,在这里耕耘播种、放飞梦想、拥抱明天。到后来,我们兄妹次第长大,一个接一个地飞出了山沟,老屋便逐渐安静下来,曾经为我们遮风挡雨,默默护航的老屋,就这样被遗弃在了乡下,像一个没有儿女的孤寡老人,等待着时间的裁决,唯有老树始终不离不弃,在风雨中默默守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伫立树下,凝思,回忆,那快乐的童年、无忧无虑的少年和那逝去的青春岁月。忘不了,那一场又一场的大雨、大风、大雪,那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哭闹和欢笑……都过去了,似近还远,曾经高大宽敞的老屋,因我们的长大,而变得衰老和矮小起来。曾经伟岸雄壮的老树,因我们的离开,而变得了忧郁和萎靡起来。

老屋已经塌了,老树还能挺立多久?我们如今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家,但在内心,我的根在山里、在树下,老树如同父亲,每隔二三年定是要回去看一次。但我总在想,岁月无情啊,当我们也老去时,还有谁会记得它呢?我们的子孙们,他们还会去管老树的存在吗?答案是未知的。但我担心早晚有一天,老树也会像无人居住的老屋一样轰然倒下,若干年后,这里除了杂草和朽木,也许什么都不会留下。

我又要走了,因为人生的舞台已经不在这里。山里很安静,曾经人声鼎沸的小山村,如今也是十室九空,无人居住的老屋、独守风雨的老树,任性成长的果木,独自绽放的野花,没人管、没人要,像一个个遗弃在山沟里的老人和孩子。我不知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悲凉,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再回农村了,我的很多同龄人,即使打工,也因吃苦耐劳的本性,混出了名堂,大多有钱,要么在北上广置业买房,要么在老家县城拥有了居室。他们和我一样,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抛弃了乡村和瓦房,让自己变成了城里人,让自己的后代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是,若干年后,失去了农民的乡村,会不会也像我们的老树一样,轰然垮掉呢?

新闻推荐

东莞一厂区龙门架倒塌已致18人死亡

据新华社广州4月13日电(记者扶庆詹奕嘉叶前)13日早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一厂区发生龙门架倒塌事故,压垮附近数间住有工人的临时集装箱房,目前已经造成18人死亡。现场救援总指挥部新闻发言人、东莞市...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家乡的那棵老树)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