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焦虑的因素之一。
放学时,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的家长们。
学生们走近特警体验。
孩子们正在上课。
小学生们参加小记者活动。
“为啥别人的孩子每天都能够非常自觉地完成家庭作业,而我的孩子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孩子已经上初一了,但是仍然忍不住每天接送,否则根本放心不下。”这些担心,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的孩子家长的吐槽,很多父母做得很努力却不快乐,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接送孩子 父母身心俱疲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就觉得培养孩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工程\’,这不,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我都已经忙得心力交瘁了。”38岁的市民刘强向记者感慨道。
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住在西门口附近,孩子在六小上学,学校离家大约有3公里。虽然有公交车可以直达学校,但是刘先生和妻子还是坚持轮流每天接送孩子。
“现在路上车辆那么多,孩子一个人去上学实在放心不下。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车多人杂,更让人不放心。”不时网络上也会流传出拐骗孩子和抢孩子的新闻,更让刘先生心惊胆战。“平平安安的什么都好说,但是一旦出了一次事儿,根本没有后悔的机会。”
刘先生的儿子每天下午4点左右就放学了,他要提前20分钟就从公司出发赶往学校。“所以我从早上上班后一直到下午去接孩子这段时间,除了吃饭,余下的时间都在工作。这样才能尽量把工作在接孩子之前忙完。”长时间的作息不规律和工作上的压力,让刘先生的脾气也变得难以控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庭矛盾。
“之前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到河滩上找不同的石头,结果爸爸听说后先发了一顿火,说根本找不到河滩。”对于刘先生的状态,刘先生的儿子小刘也觉得非常的委屈,而且小刘平时出去玩都不能超过父亲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否则也会挨骂。
教育孩子 父母心力交瘁
“孩子出生以后,我们看了不少教育方面的书籍,但是发现实际操作起来,问题真不少。”市民赵磊告诉记者,自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她就按照相关书籍上的说法,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引导孩子打理自己的压岁钱,没想到竟然养成了孩子乱花钱的坏习惯。
赵磊的孩子上小学后,一直由爷爷负责接送,溺爱孩子的爷爷经常会在放学路上买玩具和零食。有时候爷爷有事不能接送,孩子就会用自己的“小金库”在学校门口的小店里买玩具和零食。
“一开始只买一两块钱的零食玩具,后来有一次买一、二十块钱的零食和玩具,真有些让人受不了。”赵磊发现后连忙制止了孩子乱花钱的行为,没想到孩子振振有词地说,花的是自己的钱,不用父母管。后来赵磊将孩子的零花钱拿了回来,然而没多久就发现孩子竟然在家里偷偷拿钱去买零食和玩具。“从小就敢偷偷拿钱,这样长大了还得了?”赵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中透出浓浓的焦虑。
市民张萍孩子正在上小学,她已经开始为孩子的学习习惯感到着急。她告诉记者,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做作业都非常的拖沓,有时候得到晚上十点多钟才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可是我在接孩子的时候,听到有孩子的家长说,他们家的孩子晚上六点多钟就把作业做完了,做完了之后再吃饭和玩。都是同样多的作业,为啥差距这么大呢?”
记者注意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牵动了不少家长焦虑的神经。不少家长在羡慕别的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自己的孩子感到着急,时常感叹:“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呢?”
兴趣班 家长跟风报名
除了担心孩子的安全和学习习惯,上不上兴趣班也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颇为紧张。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觉得孩子除了学习文化课以外,也应该适度培养一些兴趣和特长,这样可以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市民郑娟给儿子在周末分别报了书法兴趣班和钢琴兴趣班,她告诉记者,因为这两方面对孩子的综合素质都有较多的好处,所以从孩子读二年级开始就让孩子系统地学习这两项。市民黄先生则告诉记者,他在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电子琴,但是因为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学习电子琴。“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我给孩子从小就报了钢琴兴趣班,准备让孩子多接触这方面的艺术。”
除了像郑女士和黄先生这样准备系统给孩子上兴趣班的家长以外,还有不少家长则是因为看身边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兴趣班,所以跟风报班。
“我孩子玩得比较好的几个小朋友都报了一两项兴趣班,他回家跟我说了之后,我就也给他报了兴趣班。”王女士的女儿今年正在上四年级,去年下半年女儿放学回家后,告诉王女士自己的好朋友周末都报了兴趣班,自己也想去兴趣班看看。于是王女士就给她报了和同学一样的舞蹈兴趣班。市民赵女士则是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听到有同样接孩子的家长在一起聊起了孩子周末报兴趣班的事情。考虑了几天之后,赵女士也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别人都报了,我孩子也不能落下是吧?”
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给孩子报名兴趣班的家长都表示,看到周围的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兴趣班,如果自己的孩子只是天天在家疯玩,心里难免着急,不如给孩子也报上几个,不能让孩子“吃亏”。但是很多孩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希望在假期里参加旅游、玩乐或者其他可以放松的活动,而父母们的想法则往往会和孩子起冲突。
家长焦虑心态影响孩子成长
“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存在焦虑的情况,主要涉及孩子的身体健康、安全和学习等多个方面。”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陶山青告诉记者,其实家长的焦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在年龄相仿的亲戚、朋友和同事之间的一种攀比心理。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人生道路基本已经定型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家庭能够调动的全部力量都用在了孩子的培养上,一旦孩子在某方面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值,家长就会变得很焦虑。”陶山青表示,在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的情况下,孩子在学习生活上会倍感压力,而且会影响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就像学习书法和钢琴,如果只是培养孩子兴趣和提高素养,很多孩子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家长非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书法家、钢琴家,那就会导致孩子不堪重负。”陶山青说。焦虑的父母更容易因为小事向孩子发火,甚至有的家长打骂孩子和对孩子实施“冷暴力”,最终导致关系恶化,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以及不知道如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父母的焦虑和紧张心理还会牵连到儿女,让孩子产生内疚感。“当孩子因为内疚去一味取悦、迎合父母的话,很可能会在生活和学习中迷失自我。”
陶山青表示,大部分家长之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会感到焦虑,最主要还是因为心态的问题。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做父母的责任就在于发现并帮助孩子发挥潜能。家长要坚信,在自己的帮助下,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人成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样那样的困难是难以避免的,家长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孩子才能够得到进步和成长。在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当当参谋,帮助孩子学习和别人相处,学习如何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还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勇敢尝试,让孩子得到进步和成长,同时家长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快乐地陪伴孩子成长。
新闻推荐
不知什么时候,我丢掉了思想者的睿智,所以,今生无论如何努力都成不了哲学家。尽管如此想着,我还是无法踏踏实实安慰自己,依然为不能成为思想者丢失许多个三百六十五天的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