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时间渐行渐近,进入5月,各地大学毕业生消费市场也像天气一样迅速变得火热:“散伙”聚餐,个性毕业照,互赠礼物,毕业旅行等,各种花费不菲的活动,已经成了不少人毕业仪式不可缺少的部分。商家也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提供各类服务,更助长了这种热潮。
记者对100位即将毕业的广州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54%的人预计毕业季花费会高达4000元以上,预计高于5000元的则占35%。面对高额支出,不少学生感叹——毕业季成了“花钱季”。但也有45%的毕业生称,他们会尽量逃避各种花钱的活动。专家认为,对尚未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毕业时适当搞些活动纪念可以理解,但过高的支出和太强调物质,会滋长依靠父母享乐的心理;过多的“人情往来”也会让一些年轻人变得圆滑世故。为此,专家建议,毕业仪式要拓宽思路,不要仅局限于物质层次。
毕业仪式花样繁多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毕业生预计会跟同学聚餐多达10次以上;更有不少毕业生打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
小林是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家在广州,家境不错,自上周论文答辩结束后,接连好几天都跟同学“下馆子”聚餐。“除跟舍友一起吃两三顿,还会跟同班同学、社团朋友聚一聚。”他称,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估计至少还会有8场饭局要参加,“1000多元的聚餐费肯定是要的”。
女生小陈家境一般,除了频繁的聚餐,她还约了5个闺蜜雇了专业的摄影师跑到许多景点拍照。拍照时,不少同学会呼朋引伴,而对参加拍照的同学来说,“除了人到,还需礼到”。“拍照的同学太多了,不是特别要好的朋友都不敢去。有时为了省钱,会约上几个人凑钱买一份礼物”。她参加一位朋友的毕业照拍摄,只为朋友买了一束很普通的鲜花,就花了68元。
广东财经大学的小葛来自贵州,由于家境不好,他坦言:“毕业旅行是不会有了,但跟同学吃顿饭还是有必要的。”从这学期开始,他就没向家里人要钱了,而是靠打工养活自己,顺便也“为毕业聚餐存钱”。前几天,跟同学吃完消夜后,他“难得地”跟同学去KTV“奢侈了一回”。
商家揽客各出招数
针对这些仪式,商家也各出招数,提供针对性服务。
在通往广东工业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道路附近,聚集了不少卖鲜花和公仔的小贩。他们早早占据了地盘,每天运来各种拍照用的头饰、鲜花、公仔等货品。记者了解到,他们大多是看中毕业季商机的临时从业者。
在大学城一大型超市,记者发现,二楼的礼品店也都搞起了毕业季促销活动,不少店主都给商品贴上“毕业推荐”“毕业特惠”等招牌。大学城一带的餐饮业则更显红火。记者连续几晚观察到,一到19时左右,贝岗商业街一带的饭店、茶饮店、烧烤夜宵店就挤满了人,即将离校的毕业生是餐饮消费的主力。而记者好几个晚上去某大型KTV探访,发现来唱K的毕业生很多,几乎是一房难求。
此外,不少旅行社也加入了招揽毕业生的大军。旅行社针对毕业季做的“特别策划”广告种类繁多,除省内的近距离旅游线路,东南亚等旅游线路也被当做热门放在了旅行社官网的首页。
积累“人脉”父母买单
毕业季消费花样繁多,记者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学生是靠勤工俭学挣取费用,多数毕业生还是靠父母“买单”。
对于花费不菲的毕业季安排,小林坦承:“父母告诉我,临近毕业多跟同学聚一聚,钱财不是问题,积累人脉对将来会有好处。”
同样,家境一般的小陈父母也支持她参加各种消费活动,“人生只有一次大学毕业,仪式搞得再多都不为过。”为此,她和舍友已约好下月初去泰国玩6天。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参加毕业活动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人情压力”。
小林说,拍照送花就是迫于人情压力,“拍照时,别人送鲜花给你,你又不能不回礼。”尽管有父母的“吐血支持”,小陈已经预订了泰国之旅,但她也告诉记者,一周内她已参加了4个同学的毕业照活动,每次都会买束鲜花当礼物,“两手空空去合照,总会觉得不好意思。”而如果别人参加了她的毕业照活动,她觉得也有必要去给别人“撑下场面”。
■ 专家建言
可适当多些精神层面的活动
针对上述现象,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的李伟民教授认为,毕业仪式的主旨无非就是为大学毕业留下美好的回忆。因此,搞些适当的仪式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偏重物质,则不可取。比如,仪式繁多而导致花费高昂,就给不少家庭增加了经济压力;而且,过度支出、超前消费也会让年轻人滋长不劳而获的心理,还会助长“人情绑架”的风气;而过分的看重人际交往中的物质因素,也会让年轻人变得圆滑世故。
因此,李教授建议,对于毕业仪式,年轻人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多搞些有积极意义的创意:除了适当的物质消费以外,也可利用毕业前的闲暇时间做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在大学城用徒步环岛的方式捡垃圾,既为美化母校的大环境作了贡献,更能留下美好回忆;也可组织同学去落后地区当一段时间的志愿者,并且以此为由去为困难群众申请补助项目或众筹等;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去偏远地方支教。这样做,既为社会作了贡献,又增加了从业前的历练,而且让毕业仪式升华到了精神层面,这样的仪式会更有意义,更值得纪念一辈子。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柏林6月6日电(记者郭洋)德国媒体6日报道,在德中国女留学生遇害案犯罪嫌疑人的继父、德绍-罗斯劳警察局局长当天被停职。遇害女留学生姓李,生前就读于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