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被拆迁分到三套新房子
这几天,对家住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的张四兰来说,最高兴的事,就是每天前往福和家园安置小区,查看自家刚分到新房的装修进度。看着明亮的瓷砖、洁白的墙壁和正在进行的木工活儿,张四兰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作为阜合园区袁集镇三元村村民,张四兰家的老房子在2012年就进行了拆迁。这几年,她和家人一直住在园区建设的临时安置房里。今年6月初,她终于拿到了三期安置新房的钥匙。按照拆迁面积,张四兰一家获得了两套110余平方米和一套70余平方米的新房,两个儿子加上他们老两口,刚好一人一套,从拿到钥匙,张四兰就马上张罗起装修的事儿来,恨不得马上就搬进新房。
“我们住的临时安置房到这里骑电瓶车也就十分钟,我没事就过来看看建房进度,有时跟已经搬来的姐妹们聊聊天,早就盼着搬进小区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了。”张四兰告诉记者,她大儿子已经成家,有了一个女儿,现在在上海打工,小儿子在新居附近的小学上四年级,丈夫就在附近干建筑活儿,一家人的生活目前都在园区。这两年家乡的变化,让她越来越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生活变化大 未来有奔头
“以前住在村里,到处都是泥巴地,环境不卫生不说,做什么都不方便,进一趟市区也很麻烦,儿子毕业就去了上海,根本不愿意在家里呆;现在不一样了,村子变成园区,跟城里没啥两样,小区、学校、医院、商场什么都有,以前根本没想过会恁么快过上这样的生活。”张四兰说,当初园区拆迁时,她也没预料到,短短三四年的时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现在,张四兰每天除了给家人准备饭菜,带带孙女,最常做的事就是在园区遛弯,亲眼看着园区的变化。“我看到了,中学、医院都建得差不多了;听说医院开业后百货商场也会跟着开业,晚上天凉快了,我就带着孙女和姐妹们在彩蝶湖边逛逛,偶尔还跳跳广场舞,等房子装修好了,就在这儿安心地生活了。”张四兰告诉记者,今年孙女就能在安置小区配套的幼儿园上学,大儿子回来看了小区的情况也兴奋地和媳妇儿张罗着装修。现在想想,未来一家人的生活会很幸福。
搬进新小区就近就业好
和张四兰有所不同的是,2014年首批迁入安置小区的郭兴琴如今已习惯了小区的生活。“小区有专门的物业、保洁,自来水、抽水马桶、天然气一应俱全,我们的生活习惯也跟以前不一样了,看见空地不再想着种菜,觉得有些花花草草的也挺漂亮,垃圾不再随手丢,看着街道这么干净一定要扔进垃圾桶里。最重要的是,我还在家门口找了个活儿干,不用种地那么辛苦了,过得也很舒服。”郭兴琴告诉记者,自己就在小区内的幼儿园做菜,每天一顿中餐,一个月工资1600元,还能接送孙女,真的很方便;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打算在家乡发展自己的事业。
“原本他们都想外出打工,看到家乡现在变化这么大,发展这么好就决定留下来。”郭兴琴介绍说,两个儿子代理了一家快递公司,目前正在筹备,一家人现在都住在安置小区,互相照应,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让更多群众享受宜居生活
不管是刚拿到新房钥匙的张四兰,还是已经搬进小区生活的郭兴琴,在阜合园区,越来越多的被征迁农民像她们一样过上了城市新生活,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园区第一安置小区一期、二期、三期共分配安置房1420套,累计安置群众941户、3238人;四期及第二安置区正在加紧建设,而第三安置区已经启动前期工作。“为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没有后顾之忧\’,目前,我们已经累计缴纳失地农民保险14456万余元,为3091名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开办了安置小区社区门诊、幼儿园,成立福和家园党支部和社居委,积极服务辖区群众。”福和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强告诉记者,未来,随着安置小区的不断建设和园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会有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宜居的城市生活。
新闻推荐
□慕继平 侯燕在博望地区遭受的这场几十年未遇的洪灾中,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暴雨洪水肆虐,村庄小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