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氏正义
世界上有很多种勇敢,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那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上不畏猛虎野兽,那是猎人的勇敢;白刃相交,视死若生大义凛然,是烈士的勇敢;最为重要的是处变不惊,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崩前而色不变,以自己镇定的心灵看清世相、渡过难关,这才是君子的勇敢。
知道的人不会疑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惧怕。智者明道达义,故能不为事务所惑。
成长阶段需要培养自己的大智大勇,在特立独行中博采众长,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
警世通鉴
孔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则说:“智则不惑。”
惑,从古至今就在人类身边如影随形。时代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并没有减少人们内心的惶恐和迷乱。在民智未开的荒蛮时代,大自然中发生的种种自然现象,打雷、彗星、地震、潮汐,都引起人们的猜测和臆想,不可解释的现象,引申出了神话故事、巫术、占卜等传统数术,而同时一小部分洞彻了真相的人,则著书立说,形成了科学和哲学体系,引导人类解脱困惑,引领人类发展精神。
解开迷惑的关键,便是智。智慧的人内心对事物是澄明的,撇开一切纷繁的表象,可以洞彻本质直击核心;明白,便不会迷惑。洞若观火是不惑,是智慧。
站在高处,看到远方,明了脚下。最能表现智慧内涵的是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时,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多少,运用的思维方式以及看问题的深度广度。同样面对一个问题,由于用了不同的思路和解决办法,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这便是智慧运用的不同。因为懂得,所以不惑;因为理解,所以慈悲。智慧是面对生活的阴翳和明亮都能够从容解析和跨越的力量。
勇则不惧。惧,或许因为不懂,也或许因为作
为宇宙中渺小的人生来所带的劣势基因,我们习惯性畏惧,害怕创新,害怕失败,裹步不前。而勇敢,是作为人面对困难、邪恶、未知等处变不惊,敢于挑战的勇气。
《史记》之“鸿门宴”篇,樊哙为了救汉主刘邦,单身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进入帐后“西向立,凝视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项羽握剑坐直身子问:“此人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欣赏道:“是位壮士。”于是赐酒一杯和一条猪腿。樊哙一饮而尽,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项羽问:“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面斥项羽道:“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其有所为,有所不为。当要有所为的时候,勇而不蛮,不逞一时之勇,是一股浩然中正之气,是谓“勇则不惧”。
适则生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完美体现。一个人应该有独特的价值观,有独特的风格,有秉持的原则,生命应该有所坚持;另一方面还要适应环境,改变自己,顺势而为,柔韧圆通,这是生存和成功的基础,也是一种化境。
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后大封功臣。没有被封的因“见疑平生过失及诛”,而聚在一起计划谋反。此种情况下,刘邦依张良计,“急封”雍齿,而
这个雍齿,是刘邦最憎恨的人,曾数次被其辱,数次欲杀的人。封雍齿的后果是“群臣酒罢,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当形势不顺应自己的时候,便潜锋藏锐,隐蔽真实,顺应环境;如此才能谋大势,成大功。
善则无敌。《道德经》曰:“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不争,则无敌;无形,则可包容万物;像水一样的善德,没有对立面。善良,总可以化解矛盾和对立,化有形于无形。无形,既然没有特征,没有形状,圆融包容,那么则无敌。
“智则不惑、勇则不惧、适则生存、善则无敌”。内心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诸多遗憾。智慧、勇敢、善良,都是来自心灵的力量,是一种宽宏的胸襟,一种深厚的内涵,并且以一种不刺眼的光辉存在;自信与镇定,仁厚与坦率,意味着你的生命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新论语》
第一部成长学思行
严介和著
醒世恒言
成长:智则不惑、勇则不惧、适则生存、善则无敌。
PK古今
【老子】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孔子】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苏轼】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轻发者,始若勇,终必怯。
【巴尔扎克】我唯一能信赖的,是我的狮子般的勇气和不可战胜的从事劳动的精力。
【莎士比亚】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拍案惊奇
内心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诸多遗憾。
新闻推荐
6月27日,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印发《2016年全省新农合工作要点》。《要点》明确,将“落实重大疾病省级结算,为跨省就医结报打好基础”被列入今年全省新农合工作要点。2016年全面实现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