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作品集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乐坛上,一直激荡着一支强劲的抗日爱国旋律,给进行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的中国军民以极大的鼓舞与激励。这支旋律就是由许多进步的爱国音乐家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的一曲曲壮烈的乐章,人民音乐家任光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他在皖南新四军军部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
部队来了“我们的王老五”
任光,1900年出生于浙江嵊县,自幼天资聪颖,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以音乐为武器参加了反帝反封建运动。1933年,任光加入“左联”,先后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歌曲,如:《南洋歌》、《渔光曲》、《大地进行曲》、《王老五》、《新莲花落》等。1936年,他创作的一首新歌《打回老家去》,表达了东北同胞乃至全国人民驱逐日寇、收复家园的决心,传遍了全国城乡。
1940年7月,任光接受叶挺的邀请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欢迎晚会上,任光唱了一曲《王老五》,这是他30年代中期创作的一首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歌风格的歌曲,轻松而幽默。此后,《王老五》在皖南新四军中流传开来,战士们能够熟练贴切地用《王老五》的词和曲插科打诨,谈笑戏谑,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革命干劲,发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任光因此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王老五”。
尽管当时条件极度困难,任光本着“去体验中国劳苦大众惨痛的生活,用大众最熟悉的声音去作曲子”的创作态度,以热烈饱满的激情,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创作出了《打靶歌》、《擦枪歌》、《反对投降》、《王老五反对开小差》、《友军呼声》、《别了三年的皖南》(又名《新四军东征歌》)等40余首歌曲。当时,皖南新四军文艺活动的中心在泾县中村,任光供职的战地文化委员会就设在中村,而中村及其周围村落连一所小学都没有,更别说任光创作所需的钢琴了。部队领导通过地方关系,从较远的镇上小学借来了一架风琴,他就利用这架风琴进行创作,后来,菲律宾侨胞送来一套西洋乐器,任光于是又和侨胞周东岩组织了一个音乐队,练习抗战曲谱。
在皖南创作多首革命歌曲
1940年秋,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大批国民党顽军驻扎在皖南新四军周围,准备围歼新四军,但其中有些人,特别是川军,从内心来说,是反对内战,主张抗日的。针对这种情况,任光立即谱成《友军呼声》一曲,对广大友军士兵开展爱国主义攻心战,歌曲音节哀而婉,唱时令人啜泣:“我们本来是老百姓,为打鬼子来当兵。老父老母卧在床,妻子流汗把田耕。不发军饷好几个月,吃不饱穿不暖,挨打挨骂不算大事情,为打鬼子吃苦也甘心!忍泪含情,一心一意要和鬼子拼,不打抗日军。”
12月,为了在皖南新四军中宣传东进抗日,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亲自起草了《进军敌后宣传鼓动大纲》,大纲最后以一首歌词作结。此歌词经集体修改后,由任光为之谱曲,配以鼓声、喇叭声演唱,悲壮异常。歌词是这样的,“嘀嘀哒嘀哒哒嘀、嘀嘀哒嘀哒哒哒,前进号响,大家准备好!子弹上膛,刺刀出鞘!三年的皖南,别了!目标,扬子江头,黄河新道。哪个来拦路,哪个被打倒!冲破重重叠叠的封锁,闯进日本鬼子的窝巢。我们一定胜利!我们一定达到目标!”这首歌曲配合《宣传鼓动大纲》,引起轰动效应,在连队,在营房,在村寨,漫山遍野传唱起来,成为新四军成立以来最成功的一支战歌。
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北移前夕,组织上安排任光和军部其他一些非战斗人员先期移往苏南,但任光却说:“我首先是个战士,其次才是音乐家,一个战士怎么可以离开部队先走呢?”他毅然留下了。
1941年1月4日,任光以新四军军部秘书的身份,随军部机关一起行动。他身背一把小提琴,走在战士们中间,指挥战士边走边唱,鼓舞士气。部队到达茂林后,任光即兴创作了《王老五反对开小差》等歌曲,在战士中教唱,鼓励战士奋勇杀敌。1月7日,国民党军队以优势兵力向这支抗日队伍发起了进攻。战斗打响后,任光随军部机关转战在崇山峻岭之中。
用生命谱写乐章
在新四军行进的第三天,就遭到埋伏在山岭上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击,一时炮声隆隆,机枪狂吼。1月13日任光和一大群军部直属部队的非战斗人员,退到一个叫石井坑的小山村,居高临下的国民党军队依然疯狂地向人群射击,子弹如急雨般飞向村庄,疲困不堪的任光当时正在村头的一个土丘上,猛然觉得身上一震,他“啊”的一声,人就软绵绵地倒下了……正在附近指挥作战的叶挺军长闻讯赶来时,任光已经昏迷过去。一会儿,任光眉梢一动,微微睁开眼,他看到了叶军长抱住他,露出了感激之情,低声说了句:“谢谢军长……”就永远闭上了眼睛——一代乐坛巨星陨落了。
1941年2月,叶挺从江西被押解到重庆途中,还念念不忘“至友任光”,他在“囚语”中写道:“至友任光,为中国音乐名家,《渔光曲》、《王老五》等均其杰作。随我至军中后,新作甚多,别有风格,对群众心理及大众化问题深切明朗,军中均以‘王老五’呼之……” “深恸民族天才随余受难,惭感无已”、“余心痛如割”;并秘密投书第三厅秘书阳翰笙,嘱他转告周恩来副主席,“任光已在我身旁阵亡”。
任光牺牲后,重庆和延安都以不同的形式哀悼这位音乐史上的巨星,重庆的《新华日报》发表了悼念文章,文中称他为“民族的号手”。当时,郭沫若评价任光的作品是“在中国的新音乐上,在民族的觉醒上,在抗日的推进上,乃至在敌寇的投降上,的确是有着它的功绩。”解放后,人们继续怀念着这位杰出的革命烈士。后来,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特为任光专摄了电视剧《彩云追月》以作纪念……而他创作的优秀作品《渔光曲》和《打回老家去》至今还在一些纪念性的音乐会上被高唱。这些革命歌曲不但在抗战中,而且在后来的各个革命时期,都成为唤起民众的号角。
新闻推荐
美国调查人员7月31日证实,在得克萨斯州中部城市洛克哈特坠毁的热气球曾撞到过高压电线,事故的具体原因仍有待进一步调查。参与调查这起热气球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