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照顾不了谁,没有时间和机会”,精壮的高丰收打着赤膊,憋着眼泪。吞没邢台大贤村的洪水,让他“失去”了再婚的妻子、4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妻子离开的原因,更像是大洪水赐给高丰收的一个残酷的黑色幽默——在“媳妇儿和妈同时掉水里先救谁”的选择题里,他“舍近求远”,本能地选择了救妈。
在大水面前,这位汉子选择的是“舍近求远”,他没有先救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而是跑到了距离自己家遥远的母亲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举动,也就有了他妻子的离开。有人认为妻子是不理智的,岂能吃婆婆的醋?看待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应该有设身处地的理解。对于妻子来说,她感受的是丈夫的选择忽视了自己的存在。当然,因此离去的做法是极端的,不过她的痛苦也是能够理解的。“先救谁”似乎是难以回答的千古考题。假如说,这位汉子先想到的是妻子,那么母亲必然伤心。可是,选择母亲妻子也不可能不伤心。对于“先救谁”?2015年的司法考试给了一个标准答案:先救妈是对的,否则就触犯了法律。这样的答案虽然合乎法律,却也依然走在了“先救谁”的困惑里。其实,“先救谁”原本还有更完美的答案,只不过是我们被这样的考题迷惑了。“先救谁”本来就不该是一个问答题,这样的问答题无法回答,符合情理未必符合法理,符合法理未必符合情理。
“先救谁”?上海大学给出了一个最完美的答案。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上海大学的校长幽默地说:迎娶我们大学的美女吧,你们再也不要为“先救谁”而烦恼了,因为我们的学生不需要别人来救,她们自己能够救自己。原来,上海大学不仅重视文化课程,还开展了自我救援知识普及,大学生都会游泳,都有不错的游泳技能,如果发生洪水,她们不需要丈夫救援,还能帮助丈夫救援婆婆呢!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最好的救援,不是等待着别人的救援,而是自己救援自己。这就是要学会应急救助知识。“先救谁”的考题盛行的背后,其实暴露了我们的社会自我救助知识的匮乏。落入河中,被困火海,滑落山涧,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办了?没有外界的救援,他们就只能是死路一条。“先救谁”的疑问恰恰是安全的焦虑,是每一个人都担心自己的安危。2015年,珠海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全民应急救援知识大普及”,让全体市民都掌握自救和他救的知识,遇到险境能够摆脱危险,遇到别人陷入困境也知道该如何科学施救。当我们的社会上出现了“救援别人自己被淹死”的英雄的时候,是否也说明救援知识太匮乏了?
假如说,妈妈和妻子都有充分的自救知识,这位汉子还会遭遇“先救谁”的困苦选择吗?“先救谁”原本应该还有更完美答案,那就是普及自救、他救知识,破解千古难题。
新闻推荐
记者近日从文化部获悉,第九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将于8月12日至27日举办。艺术周以北京为主会场,分会场遍及上海、广州、济南等全国9座城市。活动期间,将有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等36个国家及地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