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叶
古人说“贵人语迟”,是指不平凡的人往往不爱说话或不会轻易发言,与《论语》里的“君子讷言”异曲同工,亦是指有修养的君子一般都是谨于言语而行动敏捷。适宜的沉默与讷言不失为一种涵养与美德,不狂妄、不毒舌、不刻薄、不嚼舌传绯等即是。
但是现实中也有人误读了“语迟”“讷言”。有人认为说话晚的孩子就属于“贵人语迟”,比如有的小儿三岁后才开口吐字,会被有些人当做未来的“贵人”,其实是无稽之谈。还有人认为,女子爱说笑就不端庄稳重更不高贵,话多了容易被人一眼看穿,是再傻不过的事。
还有人将故作深沉、懒得说话美其名曰为“讷言”。比如,在单位的项目研讨会上,自己没有建设性的意见拿出来,便自我标榜为曲高和寡,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其实是给自己的平庸找了个外衣,还顺势将别人踩在脚底下。
另有一些人关键场合不说话,是为了“明哲保身”,让人看不透立场,黑也不说,白也不道,谁也不得罪。猛一看这种人随和豁达,性情好似柔善,实际最为不可靠,最为自私阴险。恰如《孟子·尽心下》里的“乡愿”:“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愿乎!乡愿,德之贼也。\’”里面的“乡愿”便是那种察言观色、可左可右的中立小人。鲁迅先生生平也最讨厌憎恶不分明的人,讨厌那些满嘴冠冕堂皇的“宽容”,内心却比谁都猥琐孱头的人,认为此种人最不可交:“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有些“讷言”是无礼!而观我们现下,人人高喊情商至上,心直口快、直言不讳成为人们越来越不愿接纳的社交性格。不用谁教,都越来越学会“语迟”与“讷言”了。包括我们自己,节假日回趟老家,老母亲絮絮叨叨一桩往事说了几十遍,难免心生倦怠,嘴上便用“讷言”来默默抗衡,小时候学过的“父母呼,应勿缓”早忘到脑后。邻居家的婶子大娘总是问东问西,还扯你小时候的糗事,你找个借口躲到屋里去不再出来陪聊,觉得她们过于恶俗。年节时,父母央着一起去看望亲戚,我们推三阻四一百个不情愿,认为自己和他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我们好像越来越需要“自己的时间”,宁可躺在床上发呆,或抱着手机玩,不错过一条圈子新闻或微信动态。不知不觉地,我们将那些美德给异化了,异化成了令人心寒的冷漠“讷言”,与现实中烟火味的生活越来越远,与活生生的人心越来越远。
“语迟”未必是好事,暗中一枪,一剑封喉,更是杀人于无形。
星月阑珊的异乡夜晚,是不是突然很怀念那些坐在母亲身边听故事的童年?“讷言”并非都是好性情。耳畔兀地想起发小的大嗓门“天哪你越长越丑了!”四大娘追着喊:“哎呀这闺女大了,我给你说个婆家吧”……于是,你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那笑声,至今梦里还有。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杜宇)针对我国地下管线现状不明、“家底”不清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信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监总局和能源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下管线普查,2015年年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