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顺
《素衣风尘》是周强的小说作品集,是周强二十多年创作成果的一部分,代表着周强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水平。在这部小说集中,无论是中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聚焦,那就是对人情、人性和社会生活的畅意抒写。小说不高大上,也没有故弄虚玄,调子不灰、不燥、不怪,贴近生活,有生活的酸甜苦辣等原味,这些味道,不同的人都应该会喜欢。
就中篇小说《一官半职》《利好消息》《扑面而来》和《谶言》来看,语言犀利,结构井然,形象丰满,意旨深邃。
《一官半职》是单纯青年李洋被权力和亲情异化的“成长”经历写照;《利好消息》反映了众人被金钱和欲望绑架、裹挟的人世百态;《谶言》写的是林屹然到省城开会,遇到了十年前曾经有过恩怨的同事范小雨和学生小青后发生的故事。分别十年,一朝相聚,本该大喜,却因昔日的积怨、地位的升迁、人生价值观的变化等等原因,使得人物关系扑朔迷离,故事发展动人心弦。“人总有欲望,没有人是完人,诅咒他人的结局往往是魔咒应验在自己身上”。
《扑面而来》,人物不多,皆以主人公林宁为中心编排故事,妙组成篇。林宁是作家,一个离异的中年单身男子,是当下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嗜烟贪酒好色而又落魄失意的平常人物;都市人群的姻缘聚散无不因为各种欲望的驱使而走向不同的归宿。
就短篇小说《初衷》《人质》《一把铜钥匙》《在路上》《情秋》来看,语言精练,人物鲜活,趣味横生,富有哲思。篇幅不长而内涵丰富,故事简单而发人深省。
《初衷》表现的是现代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真情的稀薄;《一把铜钥匙》企图通过一把心灵的“万能钥匙”打开所有被欲望封闭的门户;《人质》表达了一种所有的人都是别人和自己欲望的“人质”的观点;《在路上》反映的是人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的过程;《情秋》可谓一叶知秋,从两性情感季节的风雨变幻,即可感知道德与情爱、人伦与操守的秋色秋意。
在周强的这些短篇小说中,选取和描写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来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往往只写了一个或几个人物,或生活的一片断一插曲,或某一侧面,读者可“借一斑略知全豹”。周强善于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碎片,来修复一个故事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人物不多,但有代表性;故事不新奇,但发人深思。
周强之所以把小说作品集取名《素衣风尘》,源自于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既然是芸芸众生就不要因为人情世故、世态炎凉而空发慨叹,去与留都是不得不接受的无奈现实。小说集取名《素衣风尘》则是比喻天生再干净再无邪的个体人,一旦进入人群社会,必然被风尘所污染。个体如何生存与发展,如何才不迷惘、不失去方向,主要还是个人的造化修为,不能抱怨和无所作为。
从周强收入《素衣风尘》的小说总体来看,语言简洁、朴实、犀利,表现的手法灵活多样,视角切入巧妙,把生活的真实与小说的虚构很好地融为一体,没有矫揉造作之嫌。小说的题材大多是作者熟悉的,也是发生在大多数人身边的一些凡人故事。这些故事,不是现实生活的照搬,最终进入作家小说中的故事,都是加工提炼艺术化的故事,有的是对物欲、权欲的披露,有的是对人情世故的淡然,有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精妙解剖。《素衣风尘》关注的是边缘人群和在夹缝中生存的人群,所反映的大多是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反映欲望、情感与社会生活相生、相克、相容的不同状况,在社会的原味中寻找人生真味。小说的风格介于严肃与通俗之间,直面现实,激励人在现实中追寻有价值的人生,具有吸引人的阅读性和有益的社会价值。
新闻推荐
近日,又一部盗墓题材的电影《盗墓笔记》引起了不少影迷的热捧。近年来,盗墓小说、盗墓电影广受欢迎,曲折离奇的情节、帅气逼人的明星、天花乱坠的珍宝,无不使之成了年轻人追逐喜爱的对象。然而,作为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