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3D打印快速智造创新中心落户永川
永川凤凰湖机器人产业众创空间
泸州金融商业中心
泸州医教园区
□本报记者 彭世宏 何川 文/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和“三大发展战略”,8月14日下午至15日,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举行,对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经济强市、推进绿色发展和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专门组织党政代表团,于12日下午至14日上午,赴重庆市永川区、泸州市参观考察了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近50人的庞大考察团,其成员不仅涵盖了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还包括近20个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临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和十个县(区)委书记、县(区)长。
市委书记刘中伯指出,组织这次学习考察,目的就是要坚持学以致用、取长补短,把参观考察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有力举措,不断开创宜宾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永川区
城市小档案
永川区地处重庆西部,坐拥成渝交通要冲之利,南枕长江黄金水道,东抵重庆中心城区,西守川渝核心门户,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全区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8万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增长11.8%。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4亿元,增长12%。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建设现代新兴产业集群
近年来,永川区抢抓历史机遇,走开发开放之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加快产业集群建设,特别是依托“固高系”、构建“联盟体”、打好“央企牌”、建好“研究院”,几年内迅速成长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示范基地。
在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永川区依托凤凰湖工业园、港桥工业园、三教工业园和软件园,培育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城市矿产、特色轻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六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重庆市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依托三个市级农业园区,茶叶、食用菌、特色水果产量位居全市前列。着力开放式协同创新,建成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众创空间、互联网青创营、吉之汇国际农贸物流城等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市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创新“五项机制”
打造重庆职业教育基地
永川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创新探索出“五项机制”,把永川打造成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目前区内有职业院校17所,在校学生12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3万多名“永川技工”。“五项机制”,一是“城校互动”发展机制,坚持“城校互动,资源共享”职教发展理念,帮助6所职教院校实施迁建、扩建、新建工程;二是“政校企”合作机制,出台政策在永川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园区成立校企合作服务机构,搭建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常态化对话与合作平台;三是“产学研”互动机制,依托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等引进高端人才,创建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园;四是“公民办”联合机制,形成多元办学格局;五是统筹协调机制,成立重庆职教基地建设发展领导小组、重庆职教基地建管委、院校协会、就业联盟、党建联席会等组织机构,统筹协调重庆职教基地的规划、建设、规范发展、就业合作等工作。
泸州市
城市小档案
泸州市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长江、沱江、赤水河交汇处,全市幅员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6万人。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53.4亿元,增长11%。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2.7亿元,增长9%。
着力产业转型 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在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方面,泸州坚持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大力推进白酒、机械、化工、能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15.2%,步长新药基地加快建设;智能电网产业园入驻南瑞集团、许继电气等大企业;华为大数据中心项目加快推进,上线运营“政务云”平台;规划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空港产业园;推进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三大园区”集聚发展。
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泸州坚持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港口物流业巩固优势,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实现海关等部门信息共享、企业加速联网报关和无纸化通关。商贸服务业方面,建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泸州电商中心、西南商贸城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万达广场、步步高综合体、永辉超市等城市综合体和大型商超。教育、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大手笔打造占地10000亩的医教园区,组建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公司建设医疗康健中心等项目。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投资170亿元打造泸州金融商业中心,是全省5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之一。
推进城镇发展
加快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2013年,泸州与绵阳、南充在全省除成都外,率先迈入主城区百万人口城市。按照泸州城市发展规划,到2020年,泸州中心城区建设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0万人,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
按照沿江组团、北进南拓、东接西延、产城融合、拥江发展的思路,泸州大力优化中心城区,加快“两江新城”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今年1—6月,泸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新增7平方公里;建成投用第一批城市停车场5个,忠山隧道竣工通车,城市二环路、长江六桥、沱江六桥、重要节点立交桥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
新闻推荐
(网络图片)□熊丙奇近年来,“毒跑道”事件频出,截至2016年8月,全国已有湖南、深圳、上海、浙江、江苏出台了地方塑胶跑道标准。除湖南外,其他4地相对现有国标,均新增了对跑道中部分化学物质的检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