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9月19日电 弥漫着臭味的小作坊,用淀粉就能制出3600多万元的“救命药”;一盒需长期服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售价百元以上,却区区几元钱就能产出来……
哈尔滨警方近日破获一起制售假药案,查获35万盒假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犯罪嫌疑人刑满释放两个月后就重操旧业被抓。堪比毒品的高额利润,是这些制假售假者一再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
1.淀粉制出“救命药”
今年初,哈尔滨市公安局接到黑龙江省公安厅转交线索:哈尔滨市呼兰、松北地区有一个生产销售假药的窝点。随后,哈尔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等部门成立专案组,经过艰苦的工作,掌握了大量证据。5月20日,警方收网,将宋某等9人抓获。
办案人员共在宋某的两处生产窝点缴获3套药品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料,查获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假药半成品35万盒,经物价部门作价3600多万元。
在哈尔滨市呼兰区永兴村,有5个普通的葡萄种植大棚。谁也不会想到,这里会是生产假药的加工间。大棚里建有彩钢活动房,里面有压片机、包装机等设备。在“车间”一角,堆着大量假药原料精糊(淀粉)、包装用铝箔及大量假药成品、半成品。警方介绍,这些窝点十分隐蔽,采取“游击作战”方式,开工时间很不固定。专业人士说,不具药力的药品使用后,极可能耽误病情。
2.制假药全家老少齐上阵
据介绍,近年来黑龙江省查处的制售假药犯罪,呈现出家族化、网络化、精细化特征。“全家老少齐上阵”。该案共有9人落网,大部分有亲属关系。这9人分工明确又相对独立,宋某妻子负责联系业务,舅舅、姑姑负责生产,岳父、岳母则帮忙打通运输环节。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稽查局稽查三科科长张世勇说,制假药共同特点就是由家族成员共同参与,这样外人很难靠近。
“采购售卖都靠网”。经调查,宋某生产假药设备均购自网络。在销售环节,这些假药制售商往往会租用设在国外的网络服务器,发布假药信息。找到买家后,再通过快递将假药送至消费者手中。
3.几元钱生产百元“药物”
制造假药可获高利,是这些制假售假者一再铤而走险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市面上一盒在百元以上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宋某这里区区几元钱就能“生产”出来。
食药稽查工作人员说,假药多流向偏远的城乡接合部,因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而“保有市场”。近年来,商贩利用互联网延伸假药产销链条,销售之间利用QQ联系,假药流向全国多个省份。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稽查局副局长闻平说:“现在查处案件近80%的线索,来自患者、厂家举报和公安协查,很难从源头介入提前预防。”
目前我国药品监管已经逐步开展部际和省际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药品监管部门还应加强与媒体合作,为群众用药安全构筑“思想防线”。鼓励公众从合法渠道购买药品,提升公众辨识假劣药品的能力。
新闻推荐
大学生徐玉玉的全部学费,也骗走了这个18岁女孩的年轻生命。近日,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涉案的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记者对行骗疑犯进行了采访,当骗子把骗局完整还原
新华社图片一个诈骗电话骗光了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的全部学费,也骗走了这个18岁女孩的年轻生命。近日,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涉案的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记者对行骗疑犯进行了采访,当骗子把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