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各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升温。当大家都在关心“大学生就业哪家强"的时候,却出现了一种被媒体称为“慢就业"的现象,即部分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和求学,而是让自己暂时处于待定状态。怎么看待这一选择,成为近来媒体讨论的话题。
对“慢就业"持批评态度的声音认为,这是在为那些不努力的年轻人开脱。
事实上,与其说“慢就业"是一种主动选择,毋宁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本身无可厚非,也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
就业的“快"与“慢"之所以备受关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我们在就业观念上的焦虑心态。对高校来说,这种焦虑感的重要来源,就是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的统计方法,即采用毕业时间一次就业率和毕业当年年底就业率,使得大家都为就业快慢而烦恼。这一统计方法在提高就业积极性、督促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有其积极性,但无形中也放大了焦虑心态。不时见诸媒体的高校就业率“注水"或“造假"现象,不得不说和就业率这个“硬杠杠"有莫大关系。
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
(人民网)
新闻推荐
味品、食糖、蔬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等7类食品430批次样品,检出不合格样品6批次。其中,天猫、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所售产品均上榜。●沪深两市周
●近期,国家食药监总局组织抽检水产制品、蜂产品、调味品、食糖、蔬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等7类食品430批次样品,检出不合格样品6批次。其中,天猫、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所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