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IC供图
经同学介绍,长沙河西大学城大三的张旭(化名)通过某分期平台贷款3000元,按照合同,分6期还清,每月还600元。然而,有两个月未能及时还款,张旭被列入网贷信用黑名单。
10月26日,记者登录一家名为“网贷信用黑名单”的网站,发现其在线公布的逾期黑名单人数已超过94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90后。令人担忧的是,近半在校大学生不知道逾期的后果。融360分析师提醒,大数据时代,征信记录打通,“老赖”将无处遁形。
事态 无力偿还网贷而退学
本该是准备实习的阶段,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大三学生江华(化名),由于欠下3万元网贷债务无力偿还,已从学校退学,在广州打工。
他是如何陷入网贷泥潭当中的呢?“去年五一节刚收假,听说我们美术系要去杭州写生。我想要买美术用品,还要生活费,需要很多钱。经朋友介绍,他接触到了网络上的校园贷。出于“零首付、零利率”的诱惑,第一次他贷了3000元,分12个月还清,每月还325元。
江华每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是1200元,伙食费、电话费等正常开销一月要花掉近1000元,再加上325元的“月供”,资金立马捉襟见肘。
无奈之下,江华选择从更多的平台借款,一部分用于以旧还新,一部分用于社交和生活需要。
从去年5月4日以来,江华累计在近10家网贷平台贷款3万元,高额的利息和手续费让江华难以为继,违约出现之后,平台的追债电话接连不断,“学校辅导员也知道了,身份证和学生证被平台扣下了,没办法只能退学。”
现象
90后“老赖”数量急速上涨
江华和张旭只是网贷失信这个庞大群体里的代表。10月26日上午9时30分,记者登录“网贷信用黑名单”网站,其公示的逾期黑名单数量为943537人,而这个数字在8月初才为18000人。
根据网站公布的结果,逾期黑名单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借款平台、逾期本金等,有的还包含照片,详细程度令人吃惊。
记者发现披露的黑名单是实时更新的,截至26日18时15分,逾期黑名单数量攀升为944406,8个多小时内增加869人。
另一个细节是,90后占据了绝对数量。首屏10个逾期黑名单中有9个是90后,最小的是1997年的,为某职业学院大二学生,之后再刷新发现10个名单中8个是90后。
调查
校园网贷,挖的“坑”不少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学生喜欢向网贷平台借钱。
记者留意了几个专门针对大学生分期购物的借贷平台,发现这些平台的借贷门槛都很低,对借款人资质审核很宽松。在某平台上借1000元,只要注册,然后在网上填写自己的身份证、校名、银行卡号、同学以及辅导员的姓名、电话即可;借款5000元以上则要求录一段视频,发一段念自己身份证号、家庭地址的语音,签一份电子版合同,即可轻松搞定。
另外,“零首付、零利息”也是这些平台的噱头。然而,这些吹嘘的“低息”却经不起推敲,且审核程序、条款明细等方面存在不少漏洞。一业内人士透露,这里面猫腻很多,这些平台会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等真正签约借钱或产生了逾期后,借款人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记者了解到,一旦发生逾期,这类网贷平台的违约金都不低。并且,不少网贷平台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实际上,部分平台的分期费率比银行分期高许多。
原因
大学生信用观念欠缺
对于90后大学生逾期数飙升的原因,融360网贷分析师认为,根据平台调研,很大一部分90后大学生借款人都是借的信用贷,这为违约、逾期提供了前提条件。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叶赛兰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平台之所以将大学生作为主要客户群体,是因为大学生已经成年,即便本人没有还款能力,也能联系学校和家庭协助还款,总体风险不会很大。“大学生业务做得越多,平台收益就更好,利益驱动是一大因素。”
除了平台方原因之外,大学生逾期还款有自身原因。湖南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何平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90后大学生们普遍信用观念不强,他们对一些新奇的电子产品等有消费欲望,但很多人对违约之后能产生多大影响并不了解,“部分学生还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可以躲过追债。”
律师建议
保持良好信用习惯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叶赛兰律师告诉记者,目前这些失信数据对个人的征信影响不会造成巨大影响,但很多单位和机构在放款和处理业务之前,都要借鉴互联网的征信数据,因此,未来这些数据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大学生保持良好的信用习惯至关重要。
她建议,大学生们在进行贷款消费之前,一定要加强自我辨别能力,算一下成本是否在承受范围之内;同时,要仔细阅读相应的协议和规则;如果实在是经济紧张不能按时还款,也要及时主动与平台沟通协调处理,避免违约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对自身名誉和征信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本组稿件据《三湘都市报》
新闻推荐
“红菩萨”的故事要从红军长征说起。1935年春,中央红军长征辗转来到贵州遵义。当时,伤寒在当地是不治之症。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有一个广西百色籍的卫生员,叫龙思泉,家里世代行医。他根据祖传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