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勤老人展示自己所写的样稿
凤县西面的张家窑村,与甘肃两当县交界。大山深处的这个村子,是当年红军在凤县播撒红色种子的一个重要场所。10月10日,记者来到张家窑村,寻找一名叫张克勤的老人。
现年81岁的张克勤是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县民歌项目传承人。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当年张家窑红军革命武装领导人的孙子。
张克勤的爷爷叫张永仓。红二方面军来到张家窑村时,大部分群众受国民党蛊惑已经躲藏起来。红军首先找到最贫苦的张永仓等人,给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红军的性质。
看到红军战士们不抢老百姓的东西,买柴、买菜都给钱,还帮助村民干活,张永仓主动联系逃到深山的老百姓,让他们返家。
不久,在村里的城隍庙,红军组织召开第一次群众大会,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动员穷人翻身闹革命。到第三次群众大会时,到会的群众就达到了100多人。
红军组建成立了“张家窑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张家窑抗日游击队”。会议期间,张永仓、张永堂等26人报名参加了游击队。张永仓被选举为苏维埃政府主席。
游击队成立后,队员们配合红军站岗放哨,给红军磨面,给穷人分粮。红军离开时,张书生等10名游击队员参加了红军。
张克勤说,张书生是自己的伯父。当时才十八九岁的伯父一走,就再没有了音信,可能是牺牲了。至今没有确切消息。
张克勤告诉记者,红军走后,游击队在敌人的打压下,不得不解散。国民党和当地的地主、恶霸还对游击队员秋后算账,一名姓高的游击队员差点被打死。
站在村里城隍庙前,张克勤说,当时红军驻扎在庙里,大冷天里,他们穿着草鞋,很多年后,村里的老人们回忆起来,都很感动。“多少年了,我听着这些故事长大,永远都忘不了那些可怜但是意志坚决的红军战士。”
为了记住红军的历史,传承红军精神,张克勤老人在80岁高龄的时候,开始撰写一本名为《晚霞映栈道》的书,里面记载红军在凤县的历史,还有老人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搜集。目前,已经写就了20万字。
他说,他要在有生之年干点和红军有关的事情。
新闻推荐
继前一天提名新总理组建“中立内阁”后,民意支持率因“闺蜜门”跌至个位数的韩国总统朴槿惠3日选择已故前总统金大中的亲信韩光玉出任自己的幕僚长,并任命新的首席政务秘书等青瓦台高级助理,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