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丰阜里,现在西安人知晓这个地名的人可能非常少,这条巷子在建国路中段路西。巷子很短,长约三十米,全巷不到十户人家,没有商贾店铺,主要是居家宅院。提起这个巷子,不由得勾起了我一生中一段心酸的回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的儿子出生了,这本是全家的一件喜事,但却让人遇到难题。当时我在人民大厦工作,因工作需要大厦分给我一间不大的住房,但规定子女不能居住。那时我和妻子都忙于工作,孩子无人照看,只得将在汉中老家的母亲接来西安照顾孙子,同时也把寄养在外婆家的大女儿一同带回。这一下增添了三口人,当下住房成了大问题。正在这为难之时,建国路原中苏友好协会(现在陕西省作家协会)的好友张履城、贾春潮伸出了援助之手,给我在丰阜里三号院找了间十平方米左右的破旧厨房,解决了我燃眉之急。
这间屋子没有顶棚,屋梁被烟熏得乌黑发亮,屋顶还开有一天窗,下雨漏水,下雪飘雪,暂无法居住,必须加以修缮。我到东五路找了一家修缮队,让人家派人帮忙。两个工人师傅来后,很快堵了天窗,绑扎了芦席顶棚,我借了两张床板搭了一张宽床,又购置了锅碗瓢盆和炉灶,这才可以居住生活了。可是两个孩子全靠老母亲一人照顾怎么能行呢?又从乡下叫来了我的三姐姐搭个手,这样他们祖孙三代挤在一张大床上,开始了紧紧巴巴的一段难忘的生活。
三号院大约有三百平方米,坐北朝南,前院有东西偏厦,各两小间,每间约十平方米,正厅三间各约五十平方米,中间为过厅,后院约二、三十平方米,东南角有厕所。我母亲、两个孩子和姐姐在前院东边北间,西边是一对姓倪的老夫妇,正厅东边是姓张的老夫妇。全院三家八口人。我母亲他们在这个院子住了近三年,邻里关系相当融洽。我们三家都不是房主,据说房主姓李,在西藏工作,所以我们就成了他家的看家护院之人,不但不付房租,还住得很自在。
在这里曾有一件最遗憾的事,是修缮房的工料费没有给人家缴纳,原因是修缮完工之后我给他们当场交付时,他们让我到队上去交,等我后来到东五路去交时,那里已经拆迁,打听了许久都不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这成了我一生解不开的疙瘩。
现在这条巷子虽然还在,但路名已经没了,门牌号编入了建国路的巷名,里面有两个单位,陕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和生活报社。
新闻推荐
■孔 明 势利,顾名思义,就是趋势逐利。遇富贵权势则奉迎,极尽殷勤之能事;遇平民百姓则鄙视,狗眼看人低。 势利之人,俗谓势利眼。就是用势利的眼睛看人
■孔明势利,顾名思义,就是趋势逐利。遇富贵权势则奉迎,极尽殷勤之能事;遇平民百姓则鄙视,狗眼看人低。势利之人,俗谓势利眼。就是用势利的眼睛看人,非要把人分出个高低贵贱来,待人接物莫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