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靖
“要在前几年集中治路的基础上,逐步把重点转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把更多的财力用到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来。”这是在2014年初召开的区十一届四次全委会上,韩昆山书记代表党委政府,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社区整体提升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被列为我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自此,老旧小区踏上了翘首多年的“蝶变”之路。
三年风雨兼程,三年砥砺奋进。时至今日,全区已有67个老旧小区迎来“新生”,近25000户群众从中受益,城市形象和功能配套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完善,我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昂首走在了全市前列,在“精而美”幸福周村的秀丽画卷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块得以补强的城市“短板”
位于南长行街的长安小区建成于1993年,当时由于缺乏规范的物业管理,垃圾清运一直是个难题。无奈之下,居民们就把生活垃圾扔到两栋楼之间的空地上,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露天垃圾场”。“我们家就住在一楼,往年一到夏天根本不敢开窗户,那个臭味就不用说了,苍蝇飞起来都是一团一团的。”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小区居民马义忠老人仍然“心有余悸”。
长安小区的垃圾问题,折射出了我区众多老旧小区长久以来的尴尬处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短板”,建成时间久远、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薄弱、物业管理缺位的老旧小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的提升改善,更严重拉低了小区居民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道路坑坑洼洼出行不便,雨天排水不畅“水漫金山”,晚上没有路灯摸黑走路,各种乱搭乱建挤占空间,垃圾清运不及异味刺鼻……种种乱象,令广大老旧小区居民叫苦不迭,期盼改造的呼声也愈发高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4年5月份,我区顶着巨大的财政压力,突出民生建设先行,首批对长安、车站、朝阳、航东4个城市社区进行提升改造,自此拉开了为期三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大幕。改造启动之初,我区就确立了“社区整体综合改造、组团封闭管理”的思路,以道路网格为框架,结合各小区实际,尽量利用原有基础设施,修复破损路面、排水、路灯等市政设施,改造供暖、燃气等公用设施,增设物业、绿化、健身器材及停车位(或车库)等必备设施,使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达到“安全整洁有序、管理服务方便”的目标。
为将好事办好,我区按照“统筹兼顾、分类实施、保证重点”的原则,全力确保改造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切实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工程招投标、建筑材料、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责任追究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跟进检查督导,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做好验收工作,确保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三年来,我区先后投入1.07亿元,完成了67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累计拆除乱搭乱建5.3万平方米,清运各类垃圾14.3万立方米,改造小区道路35.74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47.8千米,惠及群众24156户。这组来之不易的数字背后,是全区上下为老旧小区改造洒下的辛勤汗水,是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呈现出的喜人景象,更是广大群众满足的笑容和衷心的称赞。
改造了小区更聚拢了人心
家住荣和社区的肖大爷十多年前在家门口栽了三棵石榴树,这三棵树不仅每年坐果颇丰,而且还为肖大爷一家和附近邻居提供了一个夏天消暑纳凉的好去处。2015年,荣和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为硬化路面和建设停车位,需要将肖大爷家的石榴树移走,这下肖大爷可不乐意了。“这三棵树俺养了十几年了,就跟自己家里人一样,想给它们挪窝门都没有!”街道城管办的工作人员来了好几拨,每次都被肖大爷骂了回去,在矛盾最尖锐的时候老人甚至晚上都抱着被子睡到了树下。一时间,肖大爷家门口的道路改造陷入了僵局。
面对群众的强烈抵触,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没有畏难退缩,而是主动上门摆事实讲道理。“老旧小区改造都是为了大家,再说路修好了您走着也方便不是?”“不光修路,过两天咱小区里还要整体绿化,比现在可漂亮多了。”“您老德高望重,街坊邻居都看着您呢……”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解开了肖大爷心里的“疙瘩”,他主动将石榴树挪了窝。在肖大爷的带动下,附近几户人家也自觉将家里的香椿、无花果挪走了。“人家街道和社区干部说的话句句在理,小区改造还不都是为了咱老百姓?你说这树俺能不挪嘛!”肖大爷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树挪走了,路硬化了,干群关系也更融洽了。类似的事例,在我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可谓不胜枚举。汇源小区内既有原建国拆迁安置户和住宅合作社管理的散户,还有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是丝绸路街道辖区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的生活区,尤其是小区里经年累月形成的大量违章建筑,更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一大难题。其中一户居民家有一处违建的铁皮房,虽然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该居民仍拒绝自行拆除。后来,工作人员了解到该居民的老母亲瘫痪在床,家庭情况比较困难,遂以此为突破口,将心比心与其交流感情。终于,在工作人员第十六次登门做工作时,该居民主动提出自行拆除违建。
老旧小区改造为的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改造效果的重要标准。米河社区在改造时,有不少居民反映储藏室门前的斜坡垒得太陡,推车进出很不方便。街道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人员赶往现场实地查看,发现斜坡确实存在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随后,街道立即和规划、施工等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协调返工事宜。整修后的斜坡坡度缓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了,车辆出入更方便了,此举赢得了居民的一致点赞。
上下同欲者胜。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韩昆山书记、陈思林区长等区主要领导也多次来到施工现场,调度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问题,指导工程建设,就停车位规划、绿化树种选择、物业管理配备等施工细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民生民需的高度关注。决策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兑现了在老旧小区改造启动之初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从“面子”到“里子”的蜕变
这两年,家住汇源小区的梅永坤老人多了一个新的爱好:健身。自从小区里添置了健身器材,老人几乎每天都要去甩甩胳膊晃晃腿。“以前要想锻炼还得跑到公园里去,现在咱家门口就有健身器材啦,真是方便了不少。”梅永坤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
让老人高兴的事可不止这一件。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来,汇源小区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以往杂乱无章的乱搭乱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绿化带、停车位、健身路径和公共车棚;原本让小区居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现在基本已硬化;堵塞多年的排水管道得以疏通,天然气管线顺到了家门口,美观耐用的铁艺围墙和大门让居民住得更安心。用梅永坤老人的话说,“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窥一斑可知全豹。汇源小区的喜人景象,正是我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的一个缩影。三年来,我区分批次对全区67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小区不仅路平灯亮、排水畅通,而且群众生活有保障、出门有绿赏、有地方锻炼和停车。更为重要的是“组团封闭管理”这一思路的引入,通过安装门禁、设置监控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改变了老旧小区人员进出无序的现状,从而大大增强了居民们的安全感。作为人口较为密集的开放式小区,航东生活区的治安状况一直为人诟病。“以前小区里没有大门和监控,人们随便进进出出,小偷小摸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在这里住了将近20年的老住户王英红对记者说,“自从区里改造老旧小区给俺们安上了大门和监控,小偷小摸基本上绝迹了,老百姓住得更踏实啦!”
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除了硬件设施薄弱,管理缺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我区在补强小区硬件的同时,还根据各小区实际引入物业,真正建立起了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现在有人看门了,也有人打扫卫生了,老百姓住得真是既放心又舒心。”永安街街道新北小区居民张阿姨笑着对记者说。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新北小区建起了传达室,配备了专门的巡逻和保洁人员,彻底结束了小区多年来的失管状态。“这么好的环境,咱们都得一起爱护,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不是?”张阿姨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老旧小区改造要推行集中建设改造模式,充分利用上级扶持政策,进一步提升改造的标准、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的样板和示范。”对于老旧小区改造,韩昆山书记寄予了殷切期望。随着一个个老旧小区迎来“新生”,周村迈向“精而美”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一座舒展大气精致又不乏历史底蕴的宜居休闲城市正向你我款款走来。
新闻推荐
在产后由于生理等方面的原因,很多产妇都可能会有抑郁倾向,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发展成抑郁症。作为产妇身边最亲近的亲朋好友,该如何给予产妇更多的支持,又该如何及时发现产妇可能陷入抑郁症的迹象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