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景区涂鸦切莫“涂”掉文明

来源:宜宾日报 2016-10-0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刘婧

近日,北京房山醉石山景区的13处景观石上出现红色笔迹涂鸦“陈志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后陈志成本人公开致歉,称因年事已高想在山上留念才喷漆。随后在9月17日、18日、19日,陈志成连续三天到景区清洗自己涂鸦的印迹,他说:“犯了错要敢做敢当,每擦一点我就减轻一点罪过”。景区认为已达到警示目的,不再要求经济赔偿。

近年来,类似于这样,游客在各个景点刻字或涂鸦留念的事件未曾间断,尽管文明旅游等宣传工作已经做了不少,但一些游客“到此一游”的兴奋仍如“洪荒之力”。“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留下纪念物其实可以理解,但景观毕竟是公共财产,把公共景区当作是自家后院,兴之所至便随手涂画一番,这是因为没有分清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区别。

而相比以往“到此一游”式的随手一划,一天之内疯狂涂鸦13处景观石,无疑动静更大、“作案”时间更长,按理说这样的行为被发现和被制止的可能性也就更大。由此来讲,13处景观石在众目睽睽下被涂鸦,抹黑的不仅是当事者本人,更是对该景区日常监管的拷问,以及路过的如织人流。景区必须做的,不只是事后清理或是对违规者要求索赔,更要有事先预防和事中监管,而公众应该做的,不只要义愤填膺、正气凛然地当“健盘侠”,更要做面对这些不文明敢于监督的践行者。

在笔者看来,要清理景区这些“涂鸦”陋习,首先必须从公共意识的培育上着手,公共物品并不是无主物品,绝不是个人可以随意处置的,社会个体应该认清公域和私域,认清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权利边界,培养合格的公共人、社会人。

当然,标本兼治还需要疏堵结合。一方面,景区应该加大监督巡查力度,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行业标准规范游客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告知游客景区不文明行为会与个人征信挂钩。再者,游客在景点“留言”,除了自身习惯和素质之外,更多的是抒发内心情感,与其严防死守,不如创新疏导,放手让“涂”。比如在景区设置“涂鸦墙”,像黄鹤楼就有“电子涂鸦墙”,不失为治“涂”良策,既满足了游客留名的需求,既避免了景观遭受破坏,陋习也有了正确的引导。这样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陋习,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办法。

新闻推荐

徐玉玉案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新华社福州8月28日电(记者郑良)记者28日从公安部门获悉,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山东临沂徐玉玉被骗猝死案中,最后一名在逃的公安部A级通缉令嫌疑人郑贤聪向警方自首,目前该案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8月19...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景区涂鸦切莫“涂”掉文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