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顾正龙
周末的晚上,老家的三叔打来电话,交给我一个紧迫而又神圣的任务,“你堂弟今年都32岁了,连个女朋友也没有,你快看看,周围有合适的姑娘给介绍一个。”这个堂弟,是跟我从小玩到大的。应该算是个很优秀的男孩子,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高中任教,为人低调、有礼貌,却不善言辞。可能也因为这一点,导致在个人择偶的问题上,一直拖着。介绍过的姑娘,据说也有了相当的数量,也谈过几次恋爱,但人有百般好,总有那么一点两点的不满意……
其实身边类似的例子不少,年轻人总有一个梦想里的完美情人,一路寻寻觅觅,挑挑拣拣,最后错过了最美的花期。
不久前,翻看《林语堂文集》,读到一段林语堂关于爱情的妙喻,他说:“婚姻就像穿鞋,穿得久了,也就合脚了。”后来,这句话流传为,“爱情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林语堂的本意被误读了。
林语堂出身贫穷,当年与夫人廖翠凤恋爱时,遭廖母反对。廖家当年是厦门鼓浪屿的首富,林语堂作为一个穷小子,能出入廖家,是因为他与廖家兄长是同窗。
在认识廖翠凤前,林语堂曾有过两个恋人。那时,廖兄请林语堂来家中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偷看他,这双眼睛便是廖翠凤,她喜欢上了当时已颇有才名的林语堂。当廖母说林语堂家中很穷时,廖翠凤却坚决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
林语堂与廖翠凤金婚50年的时候,林语堂将一枚胸针送给老妻,上面镌刻着一首流传于西方的诗歌《老情人》,林语堂亲自把它翻译成一首五言:“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明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林家三个孩子都说:“世上找不到两个比爹妈更不相像的人。”林外向,廖内向;林随性,廖严谨;林火爆,廖抗压,但性格不同没有妨碍他们相濡以沫,白头到老。如果此时再看林语堂关于婚姻如鞋那句名言的前半段,就不难理解大师对婚姻和爱情的感悟,“其实人生中,根本就没有你要找的那个最好最合适的人,一切都是两个人慢慢地磨合和经营。”林语堂给人讲的一个非常现实和朴素的道理。
想想自己和妻子,从结婚以来,也常常争吵,而争吵的源头常常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诸如拖把用后没有摆好啦,因为周末加班原本要带孩子去公园又爽约啦,炒的菜味精放多了等等,你一句我一句的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吵了几句后,开始“冷战”。这样的情形重复上演,吵架长了其实彼此心里都有了疙瘩。有时又为了无谓的面子,谁都不愿意“认输”。这方面,妻子就比我做得好,用后来一切不解消弭后的话来评价就是显得“高大上”。
那一次,冷战持续到第三天了,妻子正做饭时,盐用完了,她自顾自地说:还剩两个菜没有炒呢,这盐就用完了?人家既然主动“撂缸子”了,咱还能不接,也显得小气。迅速跑到楼下小卖部买来食盐,笑嘻嘻地递给妻子。妻子面无表情地接过去,继续炒她的菜。其实,我知道她是故意用那个表情来表示对我没有先发出和好意愿的不满。心想着等一会儿吃饭时一定要放下大男子主义的架子,多说些好话,狠狠地自我检讨……正在书房看书呢,听到入户门好像“砰”的一声合上了,我出去一看,妻子不见了踪影,餐桌上留了一个字条,写的是单位临时通知有事,让我先吃,别等她了。看着餐桌上冒着热气的四菜一汤,顿时觉得那些无谓的争吵作为生活中的小插曲真的不太有存在的必要。但或许,这便是最平常而朴实的爱情。
日子重复地过,偶尔仍会有争吵,我和妻子想了个办法,就是制作了一个“吵架意见簿”,挂在进门口处。并且规定吵完架自我反思时,只准提自己的意见,不能狠揪着对方的“辫子”不放。性格同样强势的我们用这个办法多了很多理解,对彼此的不易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懂得更加珍惜对方。其实,爱情也好,婚姻也罢,都像太阳今日落下、明天照常升起一样,不必成天说着华丽的誓言,不是吗?彼此都知道对方所有的不好,因此而大吵大闹,但惦记最多的应该是对方的好,一方的不好就由另一方来补足。年少时,以为最美的爱情,是盛装在玫瑰花装点的容器里;年岁渐长才发现,幸福不过就是半生的吵吵闹闹,然后老的时候平凡地相依相守。
现实中,所有看在别人眼里的合适和般配,多是因为两个人能相互的迁就和自我改变,只要两个人能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个人,就是最好的爱人。
还是林语堂说的,“人最要紧的是怜取眼前人,和在一起的这个人,好好生活,岁月静好。”
新闻推荐
两名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重量级成员22日宣布退党,使得深陷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风波的新国家党再遇打击。分析人士担心,这两人的离开可能在新国家党内掀起“出走潮”,助力在野党积极推动的弹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