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招聘变高价“集训”

来源:西安晚报 2016-11-0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主持人:连日来,来自北京和重庆地区的近百名IT行业求职者向媒体反映,一家总公司位于北京的招聘单位以“不符合招聘条件”为由,要求应聘者参加培训机构的高价“集训”,并向应聘者许下“集训”结束后可获得高薪岗位的承诺,但最终高薪岗位却难以兑现。

杨朝清(湖北 教师):如果说招聘的初衷在于“招揽人才”的话,“招聘陷阱”的目标就在于“收敛钱财”。将求职者作为“唐僧肉”,招聘企业和培训机构、借贷公司形成了利益合谋;招聘企业以高新岗位为“诱饵”,一步一步将求职者捆绑在“招聘陷阱”里。直到“梦醒十分”,这些求职者才发现“上了贼船”;可惜的是,骗子们早已盆满钵溢。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诈骗,求职者该如何维权?

钱夙伟(浙江 职员):有律师认为,依据《劳动法》相关规定,从法律上来说,求职的毕业生作为受损失的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举报此类情况。此外,若是招聘单位涉嫌诈骗,可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当地公安机关也有权对其予以管理。然而,这其实并不容易。作为求职的大学生,生计尚未着落,又如何有精力、时间以及财力,去与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借贷平台”打这场很可能旷日持久的官司?而且,当初也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求职“陷阱”,并没有有意识地保留证据,要打赢这场官司谈何容易。

主持人: 招聘陷阱可谓花招百出,对此,要提醒求职者注意防范,但更为关键的是,监管部门要积极作为,从源头进行遏制。

前溪(浙江 教师):数百求职者被骗“高价集训”,这显然不是一起简单的“诈骗”,而是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诈骗行动”,况且,数目涉及也较大。对此,监管部门没有理由不清楚。令人觉得难以理解的是,即便是数百求职者被骗“高价集训”,监管部门也并未表现出积极的状态。恐怕是在等待那些上当受骗找上门来才会去解决,只是到时候,恐怕那些被骗去的钱是难以追回了。求职者被骗,固然有求职者没有火眼金眼的缘故,但最主要的是要责问监管在哪儿?监管尽责了,还会有那么多求职者上当受骗吗?

新闻推荐

徐玉玉案头号嫌犯投案自首

山东临沂罗庄区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陈文辉,已于27日投案自首。截至目前,此案的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中,已有5人落网,另有一名犯罪嫌疑人郑贤聪还在逃,公安部已发布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好心砍树”遭罚2016-11-11 00:00
快递分拣乱象2016-11-17 00:00
评论:(招聘变高价“集训”)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