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汽车销量,4S店都会为消费者提供试驾试乘体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试乘事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引出了“试乘安全”问题:试乘时出了事故谁负责?怎么赔偿?
这不,市民韦辉(化名)就碰上了这种不幸的事。
近日,韦辉致电本报反映称,他10月6日到城东汽车城附近某品牌汽车销售服务公司选购轿车,没想到试乘过程中出了事故,导致他本人和3位朋友在事故中受了伤。由于受伤较重,韦辉被120急救车送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一个多月过去了,却没有人来对接赔偿事宜,这让他揪心不已。
事件回顾:
试乘途中出事故
说起那场交通事故,韦辉至今心有余悸。事发当天,他与朋友选中一款车型后,便向销售人员提出试乘要求。“当时我们按照程序将所需要提供的驾照、身份证、签协议等程序都走完了,随即一名试驾员便带着我们去试车了。”韦辉回忆道,当时他坐在试驾车后排,因为同行人比较多,坐在后排就很难系上安全带,所以这一点就被忽略了。
试驾车在试驾路线(大旺路)上行驶不久后,便与一辆大货车发生了侧撞。猛烈的碰撞让坐在后排单手拉紧手环的韦辉瞬间失去重心,重重地撞上了前排座椅和车门。事故发生后,4S店试驾员立刻报警等待交警前来处理。由于韦辉伤势较重,被紧急送往医院,被确诊为内脏受创,肠道破裂内有积血,需立即住院接受治疗。
伤者忧愁:
住院欠费无人付
“首次做手术时,4S店工作人员送来8000多元,用于支付前期治疗费。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当时的8000元早已花光,还欠了医院不少钱,但4S店并未派人来垫付。而不久后还要进行一些恢复治疗和住院休养。”韦辉说。
11月16日中午,韦辉前往涉事4S店了解相关赔偿事宜。“我希望4S店能垫付入院治疗期间的费用。现在医院天天打电话催促我去缴清费用,我就不明白了,我是受害者,为什么还要自己出钱治疗?”来到涉事4S店后,韦辉与该店销售总监梁先生进行交涉。
“像这种重大事故,我们已经报备给总部了,也是按照流程走的。”梁先生告诉记者,交警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意见告知书”,认定是大货车制动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技术条件要求,大货车要负全责,但是大货车车主不服,申请了重新鉴定,所以需要一些时间。关于保险公司,他们已经询问过,得出的答复是:保险公司要拿到事故认定书以后才会进行理赔,现在事故认定还没有下来,他们也没办法。如果韦辉需要垫付医院费,这笔钱应该是由保险公司垫付。梁先生还建议韦辉找大货车司机进行沟通。
在垫付医药费方面双方僵持不下,无奈之下,韦辉提出让4S店出面与医院沟通,让医院不再催促他缴清医药费。4S店随即让案发当天的试驾员黄某敏出面与医院方协调。
随后,记者就这起交通事故向市交警支队的陶警官进行了解。“由于事故中有人员受伤,所以交警部门的鉴定时间会比较长一些。”陶警官说。
律师观点:
4S店和试驾员都有责任
针对消费者在试乘、试驾中遭遇交通事故的情况,记者咨询了凌盛律师事务所的潘律师。他告诉记者,在试乘、试驾前,双方通常会签有《试驾协议书》《保证书》等,如果以上协议中有条款将事故责任全部推给试驾者或试乘者,那么该条款是不具有法律效益的。
“遇到此类纠纷时,只能参考《交通法》《民法》等大法进行裁定。”潘律师说,如果消费者在4S店试驾并且行驶在机动车道上,需要承担的义务主要有:具有相应的驾驶证;听取陪驾人员对车辆性能的介绍;按交通规则行驶。4S店应尽的义务主要有:陪驾人员给予必要的安全提示;应检查消费者驾驶证是否有效等。“在双方完成这些义务后,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不一定要按《试驾协议书》规定的那样,由消费者承担所有责任,而应遵照相关法律,重新界定双方责任。”
如果消费者在4S店试乘,要承担的义务就少了很多,只要是不影响驾驶员驾驶,就不用对交通事故承担责任,“类似韦辉这样的事件,4S店和试驾员应承担主要责任。消费者在试乘过程中,4S店有义务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害。”关于垫付医药费等其他问题,潘律师建议韦辉可以先与4S店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走法律程序。
记者调查:
消费者很少仔细阅读试驾、试乘条款
现如今小轿车入户已经趋于大众化,要买新车,市民总会先试乘或试驾,来体验下车子的性能、车况。近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对多家不同品牌的4S店进行了解,发现试乘过程很简单,消费者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并填写《试乘协议书》即可,协议中主要约束消费者听从驾驶员的安全指令,不得有妨碍驾车安全的行为,“否则,发生意外事故,责任自负。”对于消费者要求试驾的情形,不同品牌车型的4S店对于试驾者的要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的严格程度与4S销售店管理要求有关。调查中,所有4S店均称,试驾前需试驾人员出示驾驶证和身份证,多数4S店并未在驾龄方面有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各品牌4S店配备数量不等的试驾员,有的试驾员也兼任销售顾问。
4S店试驾员是不是需要特殊的从业资格呢?记者电话采访市交警支队车管所的黄警官了解到,“在驾驶证考试环节中,并没有针对销售汽车试驾员的特殊科目,所以也不会提供特别驾驶证。什么本开什么车型,不作额外规定。”
“试乘、试驾是在特定路线下进行的,车少路况也好,有车行的专业陪驾人员陪伴或者驾驶,签协议也就是例行公事,所以就不会认真看。”正在某4S店挑选车辆的何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在走访中还注意到,所有的《试乘协议书》《试驾协议书》都会有一系列严密的条款来有效规避事故发生后带来的纠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消费者坦言,自己往往很少仔细阅读《试驾协议书》中的条款,多数是扫一眼就签字。尤其对“同意依法承担本次驾驶或乘坐中由于本人过错原因造成的一切损失”一项并没有清楚的认识。
新闻推荐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七校青年论坛暨文艺展演走进河西学院 康清刘仁义出席
康清刘仁义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