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记住了“康希良”这个名字

来源:鲁北晚报 2016-11-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在康家堡村一处林下养殖点,康希良(左三)正在向记者一行介绍林下养殖的情况

□晚报记者 曹  玉

韩瑞蕾

一进皂户李,苗木之乡的气息扑面而来,路两旁密密麻麻地挂着“苗木基地”“苗木公司”的牌子。据分管扶贫工作的皂户李镇人大副主席耿佩华介绍,这样的苗木合作社在皂户李共有120多家。依靠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带动周边贫困户增加收入,是皂户李镇***的主要特色。

齐发果蔬有限公司是一个集食用菌、蔬菜种植、技术开发、加工于一体的公司,不仅种植香菇、白灵菇、金针菇、鸡腿菇等,还有自己的专利技术,生产“香菇酱”和“香菇面条”。董事长吴元元30岁,人称“采蘑菇的小姑娘”,说起企业和扶贫的关系,她说:“食用菌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香菇种植,主要靠人工,我们企业每年的用工量是15000人次,从去年开始为有劳动能力的200多贫困户提供工作机会。有技术的贫困户可以在家进行管理出菇,我们会派出技术员进行指导;没有场地的也可以来基地大棚里务工,每户每年能收入一万多元。”

在这里务工的王清泉,61岁,单身,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吴元元对他就像自己的亲人,他也拿公司当家,常年“长”到这里。因为身体原因王清泉干不了重活,但力所能及的活他都不停手,每天能领到50元,他觉得很知足了。

皂户李镇党委书记管林刚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扶贫不能只靠国家政策,关键靠基层,从村级解决,做大基础特色产业,而不是就扶贫而扶贫。”你们可以到康家堡看看。

到了康家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康家堡村支部书记康希良正在刚建成的大棚里忙活着,听说记者来采访,他如数家珍地指着六个标准化大棚说:“去年市农业部门帮扶我们建了两个大棚,种植的茼蒿、甜瓜,现在这几个棚将种上草莓、冰激凌西瓜、有机蔬菜等。前段时间我们去了寿光、淄角考察,准备再建6个15米宽100米长的棚,种上葡萄、油桃、甜瓜、西瓜等,让一年四季都有作物,争创省级示范园!我们打算逐渐把村里的土地流转过来,使村民既有土地承包收入,又能通过打工得到工资。康家堡有20多户贫困户,我们要让有能力的贫困户都加入进来,干体力活的每月能挣二千一,体力差点的也能挣一千五、六。63岁的郝焕云,老伴有病没有劳动能力,她从去年开始来大棚种菜、摘菜,每月能领1500元;64岁的冯国荣,老伴去世,自己体力差,干不了什么活儿,就安排她和养鸡的村民作伴,看看鸡舍,除了能领低保,每月还能有600元的收入,基本解决了生活问题。”

康家堡的产业十年来以苗木为主,2015年成立了“康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固定人员为8人,其中贫困户为4人。听到我们对对林下养殖很感兴趣,康希良马上把我们带到了养鸡的林子里。“其实林下养殖就是把鸡苗放养到农户的林地里,用铁丝网围起来,小鸡们每天在林子里吃草、捉虫,真正做到了无公害。”当记者问到:“树上的虫子鸡能吃到吗?而且这么多鸡不怕走丢吗?”康希良笑着说:“别看鸡平时只是在地里溜达,但看到虫子能飞起来老高,不用担心吃不到。晚上鸡舍里喂玉米,它们都会按时回来‘吃晚饭\’。”

“林下养殖让农户节约了农药、施肥等成本,村民们都主动要求村集体到自己的苗木地里养鸡,到现在已有200多亩、40多户的林子发展了林下养殖。鸡苗6到7个月出笼,今年第一批3000只鸡苗已出,第二批2000只也已基本出完,第三批预计在春节的时候上市。我们的笨鸡肉卖到18元/斤,笨鸡蛋80/箱,供不应求,到目前已经盈利6万元。”

既然是苗木之乡,就不能不到“黄河三角洲和苑苗木创业园”看个究竟。一进办公室,两面墙的小书架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据潘广涛主任介绍,这个书架有苗木养殖、病虫害防治、文学、少儿、生活等多种类别的图书,村民们可以免费借阅,但借的最多的还是苗木管理类的书籍,借阅人群也以中年人为主。创业园不仅能安排劳动力就业,在苗木销售、技能培训等方面也向贫困人员倾斜,比如:有活的时候先找贫困人员干,收购苗木时对贫困户不加价,聘请本地和外地的专家、能手来讲课,指导种植,让勤劳的人通过劳动脱贫。

记者手记

本次采访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镇党委书记管林刚的那句话:“扶贫不能只靠国家政策,关键靠基层,从村级解决,做大基础特色产业,而不是就扶贫而扶贫。”村里富了,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人口问题。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带头人。康家堡村支部书记康希良,1984年入伍,1985年入党,1989年复员,上世纪90年当上了村支部书记,干了三年,得罪了点人,不是家里粮食被烧了,就是棉花被烧了,老父亲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干了,但是他在村民投票中又以260多票,高出第二名240多票的票数当选。

康希良说:“现在村里建了13个排水系统,停雨25分钟村里就没有积水了;柏油路修了六纵四横,没有转不出去的路;绿化树十几个品种,一点不比城里差;还有丰富的文体活动,我们村的广场舞在全镇排第一!每逢初五、初十还能赶大集。周围的村都来我这里学习!”

康希良这样的带头人多了,贫困户就少了!

新闻推荐

临沂市首条BRT昨日试运营沂蒙路通行秩序井然

1月日,城区BRT试运营首日。早上6时,驾驶员王信春驾驶首班BRT专用车缓缓驶出北城站台,拉开了试运营序幕。这是临沂市开通的第一条BRT线路。“尝鲜”市民络绎不绝“这个车真长,能坐好多人呢。既安全又...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记住了“康希良”这个名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