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这两天,相信不少人的朋友圈都已被《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刷屏了。深圳一名媒体人的女儿笑笑得了白血病,为筹集医疗费,父亲与一些公司、个人合作,在网上发文,读者每转发一次,公司给笑笑一元(保底捐赠2万元,上限万元),文章同时开设赞赏功能,赞赏金全部归笑笑。目前,笑笑的父亲罗尔表示,现在笑笑的治疗费已经足够了,很感谢大家的关注,希望大家不要再给他“砸钱”了。
但在刷屏后不久,相关的所谓“爆料”“揭秘”又开始了第二轮刷屏。所谓父亲“在东莞和深圳有三套房,但不拿出来救孩子”,医生爆料“大部分费用已报销,自费大概2万”,“就是一场营销,很low”,还有人说父亲婚外恋,而孩子生病就是因为“装修和新婚妻子的房子”等等。看了这些,又有不少人表示要删除转发,表示不齿。对那些难以证明与证伪却又具备颇多“谣言”面相的信息,在严肃的调查结论出来之前,不妨保持一些克制。
平心而论,这场慈善或许不是那么“正义凛然”“大公无私”,但是否构成诈骗、诈捐尚不宜盖棺定论。目前质疑也基本指向营销背景,而非事实本身,患白血病的女儿,大概率是真实存在的。且这场刷屏从一开始就已经说明了规则,读者转发,企业捐钱。这与有些商家的购买本产品公司即拿出多少做慈善的营销手法没有本质区别。何况企业、个人形象与慈善行为本身的勾连并不少见,诸如慈善表彰与慈善减税如今已并不少见。把“营销”的目的凌驾于“慈善”之上,这需要进一步的事实认定。
当舆论理性定格于“是不是婚外恋”“到底有没有房”的水位,网络慈善与网络暴力的翻转必然是极其迅速的,眼泪、鲜花与怒骂、板砖的变幻就在转瞬之间。这个公共事件能在一个上午就经历大规模的翻转,其实恰恰测量出了网络理性的平均深度。一个感动的叙事,就足以让人奉上最真诚的祝福;一则指向不明的消息,又可以让人说出最决绝的咒骂。
事情尚没有定论,不少媒体就已经用“炒作”“赚黑钱”“无良父亲”做进了标题里,一瞬之间,舆论之前还是温情脉脉的脸面就难以辨认了。如果说,把涨粉和捐款相嫁接的方式不那么光明正大,那么有些媒体把难以确证的消息坐实放大、煽动起情绪作道德批判的一些行为,如何评价?如果说那是“带血”的营销,是不是还有一种“带血”的批判?
信息更新消息依然在不断地弹出,躺在病床的孩子或许还不知道网络上的喧嚣,无论如何“翻转”,对生命施以最大的尊重是应当坚守的底线价值。舆论需要围观与热闹,也需要克制与冷静。
(据月日光明网)
新闻推荐
要求做好救援救治善后处置等工作全面彻底排查各类隐患 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上接第一版)严肃追究责任。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国务院要组织各地区各部门举一反三,全面彻底排查各类隐患,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切实堵塞安全漏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