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车震视频外流涉嫌犯罪,开除辅警就算了?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6-12-30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新闻事实

近日,微信朋友圈流传一段《一对衣衫不整男女车震被警方抓获》的视频,被抓现场的男女多次央求警方:“大哥,别拍摄了。”然而,警方并未停止视频录制。网友指出,视频拍摄地为山东菏泽巨野县。此后,巨野县网信办证实,视频系田桥派出所辅警治安巡查中录制,辅警已被开除。

《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也就是说,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如果觉得车震可疑,是有依法盘查的权力的。然而,这份权力是有法律与伦理界限的,不能肆意扩张,不能无视公民权利,更不能为了满足权力行使者的低级趣味,而成为戏谑、侮辱执法对象的工具。

首先,执法活动的主体必须为警察。其次,即便是在依法、依程序盘查,也必须充分保障被执法者的基本人格尊严,执法者不能有任何言语、举止上的调戏甚至侮辱。更重要的是,如果被盘查者不存在违法行为,应及时道歉、获取谅解,消除影响。即便查实他们存在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也应将取证材料严密存档,防止向外流传。

实际上,在这件事中,涉事警员与辅警已经涉嫌利用职权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而根据情况的不同,或将构成侮辱罪、寻衅滋事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等相关犯罪。当地检察机关和上级公安机关对此有必要充分重视、及时介入。有关部门应予以彻查并严肃处理,不仅要给公众一个说法,更要给受辱者一个交代。

—— 据《京华时报》 舒锐/文

执法记录的广泛性与常态化,与执法记录对保护公民隐私提出的要求,构成了一组矛盾。人们允许公安机关在更多情形下以音视频形式记录执法,显然是以个人隐私得到保障为前提的。

相关机制很具体,保密技术也从来没有大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出了问题。在一些执法者眼中,执法记录仅仅是方便工作的工具,甚至成为亵玩的对象,从来没有对执法记录抱有任何敬畏感。

人人都有隐私权,哪怕犯罪分子也不例外。法律允许执法部门获得一部分个人隐私,基于这种行为有利于维护公共安全的前提。即便如此,执法部门也不能无限度地获得隐私,不能以“有利于工作”的名义违法侵犯隐私,哪怕本意是正当的。权力的边界不光要合理,也要合法,这表现在执法部门为了维护公民隐私而支付更大的执法成本。这就是人们所呼吁的结果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

公民通过表达民意的权力机关授权,将自己的部分隐私交给执法部门,亦表达了对执法部门的信任。一旦隐私被频频侵犯,公民的信任就会被辜负,官民矛盾由此激化,进而影响正常的执法空间。

—— 据《中国青年报》 王钟的/文

新闻推荐

谎称女友盗走6万元 报假警送自己进班房

晚报讯高县大窝镇村民刘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家中6万元现金被盗。警方调查证实:刘某报的是假警,目的是诬陷同居女友。近日,刘某及其长辈二人因为涉嫌诬告陷害罪,被刑事拘留。■二人相识于网络今年9月28...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车震视频外流涉嫌犯罪,开除辅警就算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