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被倡导多年,很多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告别了“题山文海”,转为“个性十足”,一方面的确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家庭作业剑走偏锋、忽略孩子实际的情况并不鲜见,家庭作业渐渐成为“家长”作业。(2月19日《人民日报》)
文章举例说,华北某市一所重点小学三年级的一项作业是,“读《时事画报》电子书,总结三件大事”,“找了半天发现这是清末的报纸,里头是政治漫画,还用了广东方言。”家长叫苦,这样的作业该留给新闻系的大学生更合适吧?
云南某高中一位数学老师也为儿子的作业发愁,直呼“太难了”!——老师要求用废旧塑料瓶制作一辆会动的小汽车,后来还让用一副扑克牌做一件衣服。“说是让家长配合着孩子完成,可是这样的作业难度太大,最后就成了家长做,孩子根本无法参与。”
家庭作业成了“家长作业”,也并不是学校和老师的初衷。昆明市某幼儿园的邹老师说:“有些家长比赛似的去完成孩子作业,看到那么精美的作品,我也不知道应该表扬还是批评。”
家长和孩子都叫苦连天,老师也并不希望家长越俎代庖,但为何屡屡事与愿违?笔者认为,此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单方面谁的过错,需“各打五十大板”。
首先,学校和老师给出的一些家庭作业,没有考虑孩子的心智发育所处的阶段,而是听从自己的喜好,或者想当然地追逐新、奇、特,还自欺欺人地认为这就是素质教育。这些“奇葩作业”超出孩子的能力,难度失当,跳一跳也摸不着,情急之下,不靠家长靠谁?
反观那些越俎代庖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做作业就是比谁的作品好、比谁的正确率高,把注意力放在了追逐最终效果上。这就弄错了老师出题的本来意图,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难免出现包揽的情况。
一方是流于形式主义,另一方是大包大揽,于是“‘家长作业\’何其多”的现象也就产生了。知道了问题的缘由,要纠正起来并不困难。
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讲,要改变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提高业务素质,挖掘教育新办法、新思路,给出符合孩子实际的家庭作业。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讲,要正确理解家庭作业的真正意义,不弄虚作假,认真对待、科学引导。
比如那些手工作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降低一点难度,同时家长不是将之看作一件苦差事,而是与孩子组成一个小团队,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认认真真地一起商议构思、收集材料、设计制作,努力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孩子的奇思妙想,往往闪现出令人惊喜的小火花。在此过程中,两个人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岂不趣味盎然、其乐融融?即便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或失败了,只要家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那也是挫折教育的好题材呀。
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了那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大意是:从前,有一位国王,想从全国的孩子中挑选一个做继承人。他吩咐大臣给每个孩子发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有个叫雄日的男孩儿,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可是花盆里的种子连芽都没冒出来。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一盆盆盛开的鲜花拥上街头。国王却指定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作为他的继承人,因为“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长出美丽的鲜花吗?”
我想说的是,如果把国王的指令看作是一次“家庭作业”的话,其他孩子手中捧着的一盆盆盛开的鲜花,就是时下的“家长作业”了。但其实我们都知道,雄日捧着的空花盆,才真正是交出了一份最好的作业。
素质教育被倡导多年,很多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告别了“题山文海”,转为“个性十足”,一方面的确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家庭作业剑走偏锋、忽略孩子实际的情况并不鲜见,家庭作业渐渐成为“家长”作业。(2月19日《人民日报》)
文章举例说,华北某市一所重点小学三年级的一项作业是,“读《时事画报》电子书,总结三件大事”,“找了半天发现这是清末的报纸,里头是政治漫画,还用了广东方言。”家长叫苦,这样的作业该留给新闻系的大学生更合适吧?
云南某高中一位数学老师也为儿子的作业发愁,直呼“太难了”!——老师要求用废旧塑料瓶制作一辆会动的小汽车,后来还让用一副扑克牌做一件衣服。“说是让家长配合着孩子完成,可是这样的作业难度太大,最后就成了家长做,孩子根本无法参与。”
家庭作业成了“家长作业”,也并不是学校和老师的初衷。昆明市某幼儿园的邹老师说:“有些家长比赛似的去完成孩子作业,看到那么精美的作品,我也不知道应该表扬还是批评。”
家长和孩子都叫苦连天,老师也并不希望家长越俎代庖,但为何屡屡事与愿违?笔者认为,此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单方面谁的过错,需“各打五十大板”。
首先,学校和老师给出的一些家庭作业,没有考虑孩子的心智发育所处的阶段,而是听从自己的喜好,或者想当然地追逐新、奇、特,还自欺欺人地认为这就是素质教育。这些“奇葩作业”超出孩子的能力,难度失当,跳一跳也摸不着,情急之下,不靠家长靠谁?
反观那些越俎代庖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做作业就是比谁的作品好、比谁的正确率高,把注意力放在了追逐最终效果上。这就弄错了老师出题的本来意图,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难免出现包揽的情况。
一方是流于形式主义,另一方是大包大揽,于是“‘家长作业\’何其多”的现象也就产生了。知道了问题的缘由,要纠正起来并不困难。
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讲,要改变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提高业务素质,挖掘教育新办法、新思路,给出符合孩子实际的家庭作业。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讲,要正确理解家庭作业的真正意义,不弄虚作假,认真对待、科学引导。
比如那些手工作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降低一点难度,同时家长不是将之看作一件苦差事,而是与孩子组成一个小团队,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认认真真地一起商议构思、收集材料、设计制作,努力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孩子的奇思妙想,往往闪现出令人惊喜的小火花。在此过程中,两个人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岂不趣味盎然、其乐融融?即便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或失败了,只要家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那也是挫折教育的好题材呀。
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了那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大意是:从前,有一位国王,想从全国的孩子中挑选一个做继承人。他吩咐大臣给每个孩子发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有个叫雄日的男孩儿,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可是花盆里的种子连芽都没冒出来。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一盆盆盛开的鲜花拥上街头。国王却指定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作为他的继承人,因为“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长出美丽的鲜花吗?”
我想说的是,如果把国王的指令看作是一次“家庭作业”的话,其他孩子手中捧着的一盆盆盛开的鲜花,就是时下的“家长作业”了。但其实我们都知道,雄日捧着的空花盆,才真正是交出了一份最好的作业。
新闻推荐
近日,在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安排下,因“冤案受赔”屡见报端的赵作海有了新工作——在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抄水表,每月只需工作一天,月收入1800元。目前,赵作海和妻子住的房子也是法院提供其免费居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