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华西腔调
经由念斌赔偿诉求被驳回,其中所引申出有关于国家赔偿的标准问题,也值得反思。现有的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是法定损害赔偿,而非实际损害赔偿,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损失都能得到赔偿。换言之,按照这一赔偿标准,很可能冤案受害者所遭受的实际损害,远远大于国家赔偿的金额。
跌宕两年之后,念斌国家赔偿数额终回原点。记者获悉,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近日作出决定,驳回念斌的申诉,认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此前119万元国家赔偿决定并无不当。念斌申请已久的伤残赔偿金、医疗费等未获支持。(中国青年报)
作为近年备受关注的平反冤案中,唯一向最高法就赔偿决定进行申诉的,念斌案赔偿后续引发的关注,并不亚于此前的无罪判决。现在,结果终于在两年后给出,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驳回念斌的申诉,维持原有的赔偿决定。但此案中的种种问号,却并未被拉直。
赔偿之外,要求对自己的“犯罪嫌疑人”身份进行“摘帽”是念斌向法院申诉的另一个重要诉求。公开报道显示,念斌被判无罪9天后,福建公安便再次将他列入“犯罪嫌疑人”,其出入境随之受到限制。目前,被判无罪近三年的念斌仍顶着“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这显然是对无罪判决这一“迟到的正义”的打折。
2016年,最高法与福建有关公安、司法机关就念斌“摘帽”问题做了多次协商工作。然而据念斌家属反馈,有关部门先是同意10年内解决,但念斌方面要求在两年内解决,结果因为对方不同意,而没有达成一致。耐人寻味的是,被判定为无罪的念斌,到底能不能再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难道只能靠协商来认定?有关部门同意10年内才能“摘帽”,这一要求的法律依据到底是什么?
更为蹊跷的是,据念斌家人所说,在申诉复查期间,有关部门曾组织协商,福建方面一度同意在119万元之外另补偿100余万元,但因为在去除念斌犯罪嫌疑人身份等问题上,念斌与有关部门存在分歧,“最终,这笔100余万元没有给了”。倘若这一信息属实,那么念斌“摘帽”与获得赔偿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联?难道在“摘帽”与获得更多的赔偿之间,只能二选一?这里面的玄机,理应有经得起司法审视的解释。
除此之外,经由念斌赔偿诉求被驳回,其中所引申出有关于国家赔偿的标准问题,也值得反思。现有的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是法定损害赔偿,而非实际损害赔偿,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损失都能得到赔偿。换言之,按照这一赔偿标准,很可能冤案受害者所遭受的实际损害,远远大于国家赔偿的金额。因此,借由念斌案的赔偿争议,相关部门不妨就国家赔偿的实际操作问题展开讨论,以进一步提升国家赔偿的公平性。
新闻推荐
违法传销活动的社会危害性已广为人知,但总是有人误入传销组织之中。因为很多传销是化了妆的,总以心灵辅导、创新商业的面貌出现。应该如何识破传销活动,避免掉进传销陷阱?误入传销组织后,又该采取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