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阳光报》好文共赏版面以发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为主,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杂文,展示文学性和艺术性。当然,它也很接地气,学生们的优质论文、征文比赛也都可以来联系我们。通过后的文章将被挑选刊登于《阳光报》的美文版。欢迎全国各地作家、诗人、评论家来稿,欢迎各行各业文化人来稿,欢迎小学生、大学生们来稿,也欢迎社会各界的“草根”作者踊跃来稿。
当然,如果大家想看谁的文章,你们也可以私信我们,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家,我们来帮您联系。提升报纸文化内涵、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投稿方式:
1.关注“作家那点事”微信,私信小编;2.邮箱:yangguangbao2014@163.com;3.投稿请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在我溪水一般清澈的记忆底片里,故乡那泛着麦香味的老宅总在我的眼前瞬间成像,那些阳光下的花草树木时刻熨帖在我的心上,童年里那些欢乐的日子恍如昨日。
我不知道老宅有多少年的历史了,老宅很大,我的爷爷奶奶和他们的兄弟都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偌大的一个四合院,日子虽然苦得很,可是四合院里始终是热闹的。我总是想象着有几十口人的大家庭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
时过境迁,在我真正的记忆里也就只有一排正房了。青青的砖脚,厚实温暖的土坯墙,苇草的泥屋顶。夏日里风雨无情地肆虐,冲走一层草泥长出几根杂草,狗尾巴草总爱炫耀般地在屋顶摇头摆尾。父亲每年都要抽出空闲找左邻右舍帮忙给屋顶上一层掺了麦草的新泥,让屋顶继续承接无情地风雨。再后来屋顶就铺上了结结实实抗风抗雨的红瓦。
春日里,院子里枣花含羞,杏花带雨,榆钱摇铃……满院的春色无论如何是关不住的,碧树繁花,生机蓬勃。而深深扎根于心灵深处的那株朴实的老槐,则是我的最爱。这株老槐没有白杨树的高直挺拔,也没有苍松的奇美挺秀。它只是默默地扎根于家院的一角,在春风秋雨里温馨着我们的生活。
这株老槐起初是长在野外的,爷爷看它是无刺的家槐,才移栽到院子里。它和爷爷一样有着温厚无私的品性,它无刺,不会伤到我们。它只有一米多高,我们可以随便攀爬,即使不小心摔下来也不会摔坏。自从爷爷离世以后,没有谁还记得去修剪这株平凡的老槐,可它圆圆的树冠依旧托着一团蘑菇状的绿云,在我幼小的心中升腾入天。夏日骄阳似火的日子,老槐努力地伸展开密密匝匝的枝叶将我的家院置一地浓浓的绿荫。兄妹四人学校归来,一人一处,拖椅拉凳,背书记词。一身粉笔味儿的父亲也挤进这方阴凉里来批改作业。此时的风儿清凉地吹过,鸟儿在枝头婉转,总感觉自己生活在一派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里。
不知不觉中,老槐绽放了满树乳白如云烟的花儿,成群的蜂蜂蝶蝶终日嗡嗡嘤嘤于树间花影之中,微风轻抚,槐花的清香氤氲弥散,沁人心脾。当满树的花儿凋零,串串晶莹饱满的槐豆儿累累坠坠,那嫩绿恍如透明的玉石,清凉地让我不愿移开目光。老宅的院子很大,麦收的日子里堆满小山似的麦垛。我很喜欢看父亲在风中用木锨扬起的一片金色的麦粒雨,噼里啪啦的哗哗散落。我还记得秋天的时候,母亲坐在长长的条凳上,用地瓜刀切出满满一屋顶的地瓜干,在阳光里白生生的惬意着。
老宅的院子里,从春到秋都种着许多蔬菜。垂垂挂挂的辣椒茄子,爬满架的黄瓜豆角,金黄的南瓜花和红红的西红柿争相斗艳,丝瓜和扁豆的藤蔓花朵互相纠缠在篱笆墙上,围满了篱笆墙的向日葵无视它们的纠缠,一心向着热情的太阳奋斗。那些不安分的鸡鸭时常偷偷啄食菠菜油菜的青芽嫩叶,被我们追撵得满院子飞跑。
自从父母搬离了老宅,老宅的院子里就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欢笑。我已经几年没有去看过老宅了,这次去看的时候,天上正飘着细细的春雨。面对多日不见的老宅,我感觉它真的是很老了,房角的青砖风化得很厉害,有一个屋角也坏掉了。那株老槐在风霜的磨砺中,斑斑鳞裂的树干刻满了无尽的沧桑,突兀于地面的树根如一只巨手紧紧地握住厚重的土地,在初春的风雨中昂首而立。
看着老槐已经透出些青翠的枝干,看着满院子里隐约着的淡绿,酸涩的泪水流过湿湿的脸颊,春雨朦胧中我又看到了那些苍翠的树木和亭亭的金黄的向日葵。
新闻推荐
蕾/文 袁粒/图 安康城区江北大道,有一对租住在地下车库里的残疾夫妻,丈夫谢光财高位截肢,妻子胸部以下瘫痪,夫妻俩靠修鞋、补锅的微薄收入艰
□通讯员张蕾/文袁粒/图安康城区江北大道,有一对租住在地下车库里的残疾夫妻,丈夫谢光财高位截肢,妻子胸部以下瘫痪,夫妻俩靠修鞋、补锅的微薄收入艰难维持生活。他们有一个儿子,起名谢君祥,今年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