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杨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共享单车的出现一点也不为过。
“没想到今年放假回学校后,出行这么方便了。”西安邮电大学的研究生凯丽在寒假得知共享单车在西安上线,返校时迫不及待地下载了ofoAPP客户端。
据小凯介绍,她回西安后已经体验过了共享单车,“跟家乡上海的一样棒,移动型支付非常方便,注册非常简单,手机注册验证码来了就能用了,随时随地地取存让人觉得非常便利。”
今年2月以来,共享单车这一新的绿色出行新概念在西安粉墨登场,ofo“小黄车”、酷骑“小绿车”、摩拜“小橙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成功抢滩,色彩鲜艳的单车不仅为西安街头增添了一道风景线,其大共享、小费用、易操作的运营模式,为市民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受到了市民的青睐和广泛关注。
新的出行方式带给人们新的体验,同时也衍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乱象和问题。如何去防范?如何去监管?是未来摆在市场和政府面前一道必须要解答的难题。
“共享单车”:忽如一夜春风来
今年1月18日,全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共享单车平台ofo公司正式在西安高新区和小寨等交通高流量地段投放6000辆共享单车,使用者只要下载相应APP,按照提示步骤就可以扫码骑车了,其中借还、故障、违停、退款等相关问题,都可以线上处理。
由于价格便宜、随用随放的特点,该单车一经投放,立即受到了市民的青睐。2月9日,该单车在长安路沿线、高新区各大商圈及园区再次投放近1万辆。紧随其后酷骑、摩拜共享单车也纷纷抢滩。短短几个月,就有约4万辆共享单车供应西安市场。
据了解,1月18日以来,“小黄车”率先在西安投放16000辆,每一辆车押金99元、每小时1元(学生、老师0.5元),没有定位功能,使用机械锁;2月初,酷骑单车投放2万辆,外观为绿色,押金298元、每半小时0.3元,具有定位功能;橙白色的摩拜小单车随后进入市场,押金299元,根据车型每半小时0.5到1元不等,同样具有定位功能,使用扫码开锁模式。
家住融侨城的王新女士说:“三种车计价差不了多少,押金都可以很快退还。小黄车数量多,押金低,最轻便,但是不容易找。绿车和橙车可以定位,比较省心。”
“最主要还是方便,早上上班去延平门地铁站步行大概要15分钟,体验了几次共享单车,确实能省时省力。”王新说。
专家表示:“共享单车有效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如果4万辆共享单车都物尽其用,每辆单车早上节省20分钟左右的上班时间,将节约大概1万多小时。”
“文明锁”锁不住,绿色出行问题多
“没想到刚看到一辆小黄车,竟然被上了别的锁。”“来一批消灭一批,路上基本看不到,大概都被私藏了吧”,2月25日,记者在不少网站上看到很多网友的吐槽,“很多共享单车被上锁,在小寨赛格购物中心前,有的人还居然用链条锁同时锁了两辆车子。”
有市民还向记者反映,有人竟然将“小黄车”停在了盲道上;还有人试图改造“小黄车”,将不同颜色的漆喷在单车上,然后破坏掉密码锁,加上自己的配件,打眼一看还真看不出这就是共享单车。常在安东街送快递的王英说:“有人把‘小黄车\’扔在大马路上,本来非机动车道就不宽,前面横着自行车,根本没办法过,还得下车去把车子挪走。”
共享单车在西安刮起了不小的风暴,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市民素质有待提高。“据为己有、违规占道、蓄意破坏”,都让共享单车显得水土不服,事实上只有每一个人提高素质和修养,上好出行“文明锁”,才能使共享单车成为西安新时尚。
“法律锁”上不紧,市民利益难保证
摩拜单车扫码解锁的方式刚一出现,就让心术不正的人嗅到了“商机”。
日前,记者调查时发现一些二维码贴在了共享单车二维码旁,“第一次扫这个二维码的时候,还以为是要付押金”,想尝尝鲜的大学生李淼无奈地告诉记者,“还好我警惕意识高、没上当。”
其实对于很多警惕性高的人,不容易被这种骗局所迷惑。但这种诈骗形式就像病毒变异一样迅速传播,层出不穷。有西安市民表示,有些摩拜单车的二维码居然被改成了转账的二维码。其实,不法分子只是将底色透明的二维码贴在了原二维码之上,这类诈骗行为更加难以识破。
记者还了解到,在西安类似于“ofo密码共享群”“单车密码销售群”等微信群也是暗渡陈仓,找到了共享单车的技术漏洞。相关人士透露,类似于ofo“小黄车”这一类利用机械锁存放自行车的保护措施,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上锁”,很多人发现小黄车的机械锁密码是不变的,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一原理开了微信群,交流或者贩卖小黄车的密码。
令人惊讶的是,ofo相关投资商表示:“我们知道这一现状,也明白机械锁存在的漏洞,但有些漏洞可能是有意设计的。你觉得一个项目的早期传播与挣钱相比,哪个更重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商人的不诚信行为和不法分子的行径不谋而合,而受害者往往是消费者。
法律的锁上不紧,总有人会溜到法律的门外去,相关部门还应加紧制定法律政策,让法律的网织得更密,让共享单车在西安能够站得住脚。
“规范锁”上不牢,行业发展难长远
共享单车生根迅速,似乎让西安的城市管理者有些措手不及。
目前,西安市交通运输局、交委会、城市管理局都表示,对于单车违规占道,存放点不合理,妨碍同行的现状,没有相关的法规进行处理。西安市城市管理局也仅仅声明,若单车的占道行为触犯了《西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会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属于非机动车的单车,相关部门都表示无权干涉。
而对于共享单车的经营单位,多家单车公司都表示,共享单车的特点在于随停随放,在相关的规范出台之前,只能建议消费者尽量不要停在居民区里和盲道上。但是真实情况又如何呢?记者在运营单位的APP、微博上均未找到蛛丝马迹。在ofo的用户协议中,记者找到对于《用户的行为评价及处理》:“违反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视您违约。”据了解,西安市目前尚未出台专门的共享单车管理办法或意见,运营商们只能摊开双手,表示自己也无权干涉。
专家表示,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交通运输业”的后起之秀,为困扰多年的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新事物的发展,会有曲折但更具蓬勃的生命力。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关政策,建立规范制度,制定行业标准,多管齐下,为新事物的发展锁上一把规范锁,让朝阳行业在阳光下蓬勃发展。
新闻推荐
1981年《大众电影》杂志呼吁中国电影立法,1996年《电影管理条例》公布,2003年《电影促进法》起草……本月1日,中国首部《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首次将电影业纳入国家法律保护体系。正处于关键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