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对住房保障等八大领域列出了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更好保障民众住有所居,《规划》提出了两项发展目标:到2020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累计达到2000万套;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达到585万户。
公租房惠民更直接《规划》提出,转变公租房保障方式,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推进公租房货币化。支持公租房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房,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给予租赁补贴。完善租赁补贴制度,结合市场租金水平和保障对象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租赁补贴标准。
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时表示,要督促各地合理确定准入条件,切实将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保障对象住房困难、家庭收入(财产)的具体标准,积极改善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住房条件”。
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
针对棚户区改造,《规划》提出,要将棚户区改造与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更好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集中成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政策覆盖全国重点镇。
据介绍,2016年全国已完成600万套棚户区改造开工任务,2017年计划改造600万套。目前,2017年600万套棚改任务已分解到市县、落实到项目。
在支出责任方面,《规划》明确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的出资方有三个方面: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企业安排一定的资金;住户承担一部分住房改善费用。
为达到2020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累计达2000万套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棚户区改造还祭出了诸多举措,《规划》中屡屡提及货币化安置。上述负责人列举了货币化安置的3个优点:效率高,动迁居民“出棚”就可以“进楼”,免除了在外过渡安置之苦;其次,有利于化解房地产库存,还可以拉动当年消费;第三,可较快地改善城市面貌,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农村危房改造再加码
谈及农村危房改造的重点,《规划》明确要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
可见,农村危房改造的支持措施将更有针对性。《规划》要求,从今年起,中央财政集中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并提高户均补助标准,各地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分类补助标准。 (央视网)
新闻推荐
近日,讲述中唐兴衰变迁的古装巨制《大唐荣耀》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同时在腾讯视频网全网独播。剧中由茅子俊饰演的安庆绪,因为对沈珍珠的深情被观众戏称作“绝世竹马”,随着剧情的深入,原本深情、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