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路演“菁蓉汇”后两年间 90后的创业平台蝶变行业第一

来源:成都晚报 2017-03-04 15:48   https://www.yybnet.net/

特邀主持人: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工商联主席孙明

大家好,成都晚报《两会三人行》专栏今天起与大家见面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为您讲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的成都故事。

成都是青年人的寻梦之地,是创业之城,圆梦之都。近两年,成都举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旗帜,启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年轻的创业者搭建了像“菁蓉汇”这样很好的平台,加上成都的天然优势——50余所在蓉高校、30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政府出台了很多有力的政策措施,在全成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今天成都晚报《两会三人行》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创业的90后,他的创业项目,已经帮助全国40多万名大学生找到实习岗位。

成都天府三街的腾讯成都大厦B座8楼,黄林海坐在电脑前,与50位员工同在一个约百平方米的开放空间里办公,这里是临时过渡的办公区。最快一个月后,他们就要搬到14楼近500平方米的新办公区。不过,黄林海说,即使搬到新办公区,他依然不会设置独立办公室,“我们是互联网公司,习惯于在公共空间里没有距离地交流。”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年轻创客,是成都萌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CEO、实习僧的创始人。两年多前,实习僧平台初建,专门帮助高校毕业生找实习单位,黄林海与另外两个90后校友陈俊宇、曾玉婷,尚不敢想象未来。直到2015年2月8日他们登上成都首场“创业天府·菁蓉汇”路演舞台之后,发展机遇不断向他们袭来。

机遇

2015年2月8日,第一次参加“菁蓉汇”路演。举牌环节,5位投资人评委,有4人为他举牌。

在西南交大软件工程专业读本科时,黄林海是学校就业与创业协会的会长,主要工作是帮企业在学校招聘实习生,帮毕业生寻找实习单位,不过当时是在线下。

面临实习渠道和信息来源杂乱等问题,很多在校学生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企业收到的简历质量也不高。于是,协会里十多个人组成团队,开始通过建立网站、微博、微信等方式,搭建平台为在校大学生寻找合适的实习岗位。这便是实习僧的雏形,最初是一个完全公益的项目。

2014年8月,本科毕业的当口,团队里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继续读研。为了将这个平台继续做下去,黄林海决定,将项目商业化。他与土木工程专业的陈俊宇、广告传播专业的曾玉婷一起,一边读研,一边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当年“双十一”,实习僧网站正式上线。

团队只有3个人,都是90后,都没毕业。那时候,实习僧平台刚建立起来,做不做得起来,黄林海没有绝对的信心。2015年2月8日这天,他头一次站到舞台上,带着实习僧项目,成为成都首场“创业天府·菁蓉汇”参赛路演项目之一。

这次路演的项目共有4个,而他的团队是唯一的90后团队,唯一的在校生团队。黄林海至今还记得,举牌环节,5位投资人评委,有4人为他举牌。而那一次为他举牌的投资人,直到现在,仍是指导他创业的师长与合作的伙伴。

“那是我们的起点,更是我们的机遇。”在菁蓉汇上的亮相,让很多有意合作的人找到了黄林海,实习僧的业务,很快接到手软。仅仅1个多月后,实习僧拿到了1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当年9月,实习僧Pre-A轮获得500万元投资。

不到一年,两轮融资,黄林海和团队大为振奋。

成长

目前实习僧已有300多万名大学生注册,帮助40万大学生找到了实习岗位,已经处于细分市场第一。

实习僧是一个基于数据和算法,为学生匹配实习机会,为企业提供实习生人才的招聘平台。拿到融资后,实习僧开始拓展市场,进行产品完善升级。

实习僧并没有局限于网站,而是着手布局新产品。去年,上线了“前辈Live”,通过求职、面试、考研等各种领域的经验分享,来满足用户的延伸需求和延长用户在平台的生命周期,逐渐构造从找实习、实习服务、校园招聘,到步入职场,再到经验分享的生态闭环。大学生用户登录实习僧,除可搜索实习岗位外,还能在线参加名企免费求职训练营,比如最近几天的课程包括:什么样的简历才不会石沉大海?怎样在面试中讲好自己的故事等,主讲人有百度安徽副总裁、京东1号店招聘负责人等。

打开实习僧网站,众多知名企业的实习生招募信息赫然显示其中。黄林海称,目前平台拥有来自全球3000所高校的约300万在校大学生注册用户,已有超过40万的学生从这里找到实习岗位,每天更新实习职位量近5000个。目前,实习僧企业用户正以每日一两百家的速度增长,企业总量达到了5万家,以北、上、广、深等城市的行业知名企业、500强企业和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为主,“今年的目标是通过进校园推广等方式,积累个人用户超过500万人,企业用户达到8万家。”

说到盈利模式,黄林海介绍,目前学生通过平台找实习岗位免费,企业发布实习生招聘信息也是免费,如果给企业提供订制服务则是收费的,比如为某家企业寻找符合他们大量细致要求的实习生,而匹配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初期是积累用户资源,免费扩张为主;长期是积累优秀学生数据,拓展线下服务;真正到了成熟期以后是做真正的基于大数据的招聘。”黄林海说,预计今年能够实现盈利。

去年11月,萌想科技在北京、上海、深圳分别增设团队负责各地市场,并与北京一家提供线下咨询服务的公司完成合并,如今,公司估值已逾1亿元。如此有“钱途”的项目当然也吸引了不少投资机构。春节刚过,黄林海就忙着与五六家有意向合作的投资机构洽谈下一轮融资。

黄林海坦言,实习僧在前期零成本推广前提下,几乎靠口碑传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今已经做到细分市场第一,并且可挖掘的空间依然很大。“因为实习这个切入点非常小,但其扩展和想象空间非常大,可以向周边市场扩展,比如招聘、教育、社交、O2O等,未来有无限可能。”黄林海自信地说。

修行

实习僧的“僧”有磨练、修行的意思,创业之路何尝不是一场修行?

黄林海以前对创业没有什么概念,一开始连风投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从未想过会有人愿意拿钱出来给人创业;而现在,没钱不打紧,只要有好的项目和团队,你就可以创业。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黄林海由衷地说:“我们遇到了一个创业的好时代。”

从大一开始,黄林海就开始创业。首次创业是和同学一起做了一个关于生物科技方面产品的开发,产品研发成功了,但最后因为产品不太符合市场要求夭折了,“市面上有很多替代品,而我们的产品成本太高。”

第一次创业失败,他又组建团队开始做起外卖平台,“那个时候支付还没有现在这样便捷,最后又是不了了之。”在大二到大四期间,爱折腾的黄林海尝试了十多种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尽管成功项目鲜少,但依然坚持在创业的这条路上,直到认准了实习僧并一路走过来。

“我最大的感受是,整个创新创业的大环境真的越来越好了。”学校和老师都十分支持,有的学校甚至鼓励学生休学创业。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类似菁蓉汇这样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政策的利好和各种经费的补贴,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初创企业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沉下心来做事。”

关于实习僧,黄林海表示,僧的含义是磨练、修行的意思,创业之路就要一步一步地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最初,黄林海的父母认为,他应该老老实实毕业了找份工作,而不是瞎折腾。得知儿子在创业,还有了不俗的成绩,“他们一开始很是怀疑,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儿?有没有骗人?”黄林海笑着说,父母还特意从湖北老家来到成都查看了一番,放心了,现在全家人都支持他。

虽然实习僧的主要市场在北、上、广、深等城市,但黄林海依然决定在成都安家,不仅因为他喜欢成都,而且实习僧在成都生根发芽。

创业好时代的

机遇

前世

大学协会团队

搭建的公益平台

最初——

协会组织

西南交大就业与创业协会帮企业在学校招聘实习生,帮毕业生寻找实习单位(线下)。  

组建——

公益平台

协会十多人组成团队,通过建立网站、微博、微信等方式,搭建平台为在校大学生寻找合适的实习岗位。

今生

估值已逾1亿元的

科技公司

创业——

网站上线

2014年

8月

黄林海、陈俊宇、曾玉婷开始创业。

11月

实习僧网站正式上线(只有3人,都是90后,都没毕业)。

2015年

2月8日

实习僧项目参赛成都首场“创业天府·菁蓉汇”路演(4个路演项目中,唯一的90后团队,唯一的在校生团队),5位投资人评委中,4人举牌。

3月

实习僧拿到1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很多有意合作的人找到黄林海,实习僧的业务接到手软)。

9月

实习僧Pre-A轮获得500万元投资。

代表委员说

对青年创业

不仅要找马

而且要扶上马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工商联主席孙明

孙明说,成都市工商联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成都的6所高等院校共同搭建了一个点对点的就业创业平台,“在我们这里培养的人,要么就业,要么创业。”孙明表示,平台提供百分之百的就业渠道,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年轻的创业者走弯路,更好地实现创业理想。

她介绍,成都市工商联有6万多企业会员,有很多企业反映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还有些企业招技工、蓝领不稳定,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初现端倪,“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委托学校定向培训的方式,和温江农学院等6所学校联系,以修学分的形式,点对点培育企业需要的中高端人才,并且指定专门培训学校进行专业培训,以满足企业会员对人才的需求。”孙明说,因此待业青年能更好地与企业点对点、面对面,100%进入培训中心,100%确保就业,100%进入名牌企业。

孙明透露,这种培训模式已见成效,每年都有3000到5000人顺利完成培训,点对点进入企业。与此同时,更多帮扶创业青年的计划正在推进。“有些学生在培训途中提出了创业的想法,我们就通过举办双创交易会、创业选秀等多种渠道,对他们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想法进行展示推介。”孙明介绍,创业者只需要带着点子和项目,家具、房地产、软装、食品、餐饮等各行各业都可以,平台会为其量身定制,提供房租、配套等基础设施,并持续扶持3年。“要找马,有些很好的项目,不是‘扶上马\’就不管了,后面还要扶着它走一段,让它能够真正走稳了,如此一来,1个人的创业能够带动10个人的就业。”孙明说,此种创业培训模式为“3+1”,即用3年时间培养1个创业人才,用3年时间培养一个老板。

记者眼

“菁蓉汇”

万千青年梦想

的起点

成都,从不乏创新创业基因。从两千多年前成都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的巨大创新,到率先发明并使用雕版印刷术,再到发行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创新创业的内核基因,成都古已有之。这样的城市性格,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在传承、提升。

2015年2月8日,成都启动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时代长卷相继展开。“创业天府·菁蓉汇”——一个从无到有的名字,已成为国内外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现场对话的平台。两年过去了,“菁蓉汇”举办了32场主体活动,先后走进硅谷、首尔、特拉维夫和中关村,300余家创投机构与6000余家创业企业实现对接,40万人次参与。已然成为成都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双创”成都品牌。

创新创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成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这样一组数据或能证明,去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33.5万户,同比增长34.63%,新增注册资本9228亿元,同比增长40.98%,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名列第二位。

成都必将经历创新型城市这个阶段。眼下,成都不仅跻身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城市,同时被誉为全国“3+2”(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创业基地城市。《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勾勒出未来成都创新发展蓝图,“双创”成都,行稳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成都将成为全国创新创业要素聚集地,离建成中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黄海英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深圳推神器专治“中国式过马路”

“雄赳赳,气昂昂,冲到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老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停止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一曲《过马路战歌》生动刻画了何谓“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晾晒让人感到脸红羞愧。据相关部门统...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路演“菁蓉汇”后两年间 90后的创业平台蝶变行业第一)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