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一场医疗事故,造成她第四五胸椎以下高位截瘫,丧失了站立行走和大部分自理能力,但她不甘心做一个成天卧床不起,被人照顾的“废人”。十四年来,她自强自立、投身公益,用她的真诚和爱心帮助了数不清的困难群众,善行感动山东大地。2017年3月3日下午,日照市优秀志愿者(全国、省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市级)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现场颁发了“山东省最美志愿者”奖,她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志愿者——— 她就是赵连翠。
■“这些灾难,就是我帮助别人时的教案”
10余年来,赵连翠最擅长的,就是与灾难斗争。
一共6次灾难级别的“人生重击”却没有让她走入绝境,她的精神始终倔强地“站着”。
第1次重击,赵连翠的前夫入狱,她既要独自抚养年幼的孩子,还要肩负赡养公婆的重任。生活与工作里里外外都是一团乱麻,苦不堪言。
第2次重击,思儿成疾的婆婆去世,她代夫行孝,送走了老人。
第3次重击,赵连翠为躺在病床上的公公做完饭,在急匆匆上班的路上,遭遇了车祸,摔成重伤。
第4次重击,在病房里躺了几个月后,去北京辗转治疗,得知造成自己高位截瘫的是粗心的手术,并从此再也无法站立行走。
第5次重击,前夫出狱,说好了照顾自己一生,却在转眼间恋上了别人。赵连翠发觉挽留不住他的心,无奈选择了离婚。
第6次重击,一直没有放弃努力,想通过中医疗法让连翠站起来的父亲,积忧成疾,永远倒下了。
这一件件事情,赵连翠说起来的时候,好像风轻云淡。她说,她忘不了这些痛苦的经历,也不想回忆这些事情,但她必须回忆,而且要记得清清楚楚,“这些灾难,就是我帮助别人时的教案。”
赵连翠最初开始从事公益活动的时候,没有什么经验。因此,每当她碰到想要寻死觅活的病友时,就只好把“伤疤”掀开给别人看。
别人看到了她的“伤疤”,再看到她的微笑,生的勇气往往能回到身上。但是每当这个时候,丈夫陈淑连的心总会莫名的疼。
在莒县公益圈,陈淑连有个外号叫做“暖哥”。他黑黑瘦瘦,不善言谈,但他的笑容与赵连翠如出一辙,“暖哥”的称号恰如其分。赵连翠忙里忙外的时候,离不了他。小到生活琐碎、饮食起居,大到陪她外出办事、筹办活动,“暖哥”都是最紧要的人。
数年前,陈淑连一直在照顾年迈的父母,直到二老过世,他错过了最佳的婚恋年龄。2010年,陈淑连在接触赵连翠后,感佩于她不放弃的精神,慢慢爱上了这个善于“奔走”的女人,最终两人在2013年走入婚姻的殿堂。
赵连翠常说的一句话,叫做“人世有残缺,我来补一角”。婚后的日子,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默默地“补足”了赵连翠的生活。
“暖哥”与赵连翠的爱情羡煞旁人。这也许是赵连翠为200多对有情人牵线搭桥,得来的回馈。
赵连翠还是一位“义工红娘”,只要能帮助到别人,她都尽可能去做。所以,她注册的公益机构,叫做“莒县连翠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顾名思义,她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别人幸福,我也就幸福了啊”
赵连翠自己划轮椅时,动作一步到位,指哪打哪,这就仿佛是她的脚了。
用这双“脚”,她走出了很多人一辈子也不敢走的路。
她知道截瘫患者都需要这样一双“脚”,所以10多年来,她送出去了自己也数不清的轮椅。有的时候,一天能买两部。
别人不理解,你赵连翠一部轮椅修来修去,坐了七八年都不舍得换掉,这样做是图个啥?
赵连翠心想,这算什么呢?同是截瘫患者,他们的痛苦自己完全能够体会,尽可能让他们也能有这样一双“脚”,回到众人中间,回到澎湃热闹的生活中来吧。
看见带着大包小包的赵连翠划着轮椅上门,截瘫患者们的家属也不理解,有的还很戒备,“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
赵连翠说:“不收你钱,你怕啥?喏,这种五指袜能保护病人溃烂的脚趾,这套按摩手法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五指袜、康复动作以及轮椅的效果都很好,赵连翠再去的时候,患者家属的态度就转了180度的弯,感激之情喷涌而出。
这些不起眼的细节,还是赵连翠在北京就医时学到的,她觉得对截瘫病人非常有用,便在每次走访中带上这些“礼物”。事实上,她常穿的五指袜,补丁叠了一层又一层,她知道五指袜的好,自己却舍不得换新的。
赵连翠听着感激的话语,就只是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她没收一分钱,却觉得自己收获了最重要的东西——— 幸福,“别人幸福,我也就幸福了啊。”
没见过赵连翠的人想象不到,这样一位倍受打击,仍然坚强自立,乃至热心公益十余年的女性,她的微笑美成什么样子。
然而这微笑也曾被人误解。
有一次,赵连翠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去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款。赶到现场时,赵连翠对主办方表示,仪式开始前2个小时,他们才知道这次捐款,时间太仓促,志愿者们急急忙忙凑了1000元,希望能尽一份绵薄之力。
当晚,电视上播出了这次募捐活动,赵连翠始终洋溢着的微笑,赫然被镜头捕捉到,熟悉她的人打来了电话:“人家得病,你去捐款怎么能笑呢?”
赵连翠不知道怎么解释,能把捐款送上,能帮到那位患者,她心里高兴,怎么还能管住笑呢?
■有一种力量,叫做“精神力量”
有些时候,赵连翠是委屈的。别人对她的质疑层出不穷,逼着她不得不收起了笑容,考虑一些“现实”的事情。
十四年前的那场车祸,其实不算严重,也并不会直接导致赵连翠高位截瘫。然而,在诊治的过程中,医院在一次手术时,把椎弓根钉嵌进了她的脊髓中,严重损害了她的脊髓神经,才导致她再也不能站起来。
这样的意外不可原谅,赵连翠与家人一起,走上了漫漫诉讼路,历时5年,上诉至最高法院,才最终赢得了正义。
10余年间,因为公益事业,赵连翠把胜诉后的赔偿款花完了。接着,每月到手的工资常常还没有焐热乎,也让她花得所剩无几。看在别人眼里,会认为她做公益做得过了头:“自己的生活都不要了,还要去做公益,不是神经病是什么?”
赵连翠怎么不委屈?她说,花自己的钱,帮助别人,才是能让她活下来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精神力量”。她不图别人也像她一样,但她希望别人能理解她、支持她。
“我为什么接受媒体采访?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世间还有那么多悲惨的事。如果人人都能伸出援手,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给需要帮助的人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有了活下去的欲望,便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说完这些,赵连翠难得的没有笑。
赵连翠非常清楚自己的状况。她说,高位截瘫的病人往往会患上诸多并发症,她也不能幸免。从坐上轮椅开始,她的身体情况就一直很糟糕。因此,早在2008年,她就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她想在离开人世后,捐献遗体。
这几年,在莒县有30多位受到赵连翠的精神感召的爱心人士,也做了遗体捐献登记。其中,有4位已经离世,顺利捐献了遗体,拯救了别人。
让赵连翠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不足18岁的捐献者葛文成,这名男孩罹患了肝癌,患病后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了赵连翠,千方百计辗转联系到她。男孩最后的愿望,就是想通过赵连翠联系捐献自己的遗体,还能帮助别人一把。
赵连翠见证了男孩的离世,2015年4月14日,男孩与莒县红十字会签下了眼角膜捐献协议,5月6日下午男孩去世,5月7日上午成功实现了捐献意愿,给两位素不相识的病人重新带去了光明。
“十八岁也好,八十岁也好,人生其实是非常短暂的,物质的东西特别难留下。在我看来,能够传承下去的只有‘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帮助我战胜了苦难。因此我希望,它也能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战胜苦难。”此时的赵连翠,笑靥如花。
新闻推荐
覃伟韦寿新卢子斌1月12日,覃塘区三里镇村民莫伟将“破案神速,一心为民”锦旗送到覃塘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手中,感谢公安民警破案神速使自家耕牛失而复得。这是当地群众对政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