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中介”是过去环评乱象的一个突出反映。环评机构因为有官方背景,有权力没责任,只要企业钱给到位,环评就能包过。摘掉环评机构的“红顶”,是治理环评领域乱象的重要突破口。但也要看到,仅仅是环保部门和环评机构的切割,可能还难以保证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因为环评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既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死,那么企业就会有动力去“收买”。在目前制度下,环评是由企业给环评机构付费,即便是不存在腐败的情况,环评机构也有可能受到“金主”态度的影响。当环评机构没有了官方背景,在市场上求生存后,其独立性甚至更有可能受影响。
所以,切割“红顶中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环评机构真正独立发挥作用,而不能摘了权力的帽子,转身却投入资本的怀抱。让人欣慰的是,环保部门对此已做出了一些配套的制度安排。比如建立全国环评监管平台,所有的环评文件要上传到这个平台进行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监督,如果所有的环评材料和结果不仅环保部门能看,还都对社会公众开放,那就是一种非常有力的监督制度安排。
“红顶中介”以及过去环评领域的很多乱象,一个共性原因就是其都在“暗室”里运作。企业、环评机构甚至一些环保部门达成同谋,外表看所有的程序合法合规,但内里一推敲,各项数据都是按需编造。要根治这些问题,除了让环评机构的身份更独立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打开“暗室”,让民众以及环境公益组织等更多的制约力量能够起到监督作用。
(摘自光明网,作者敬一山)
新闻推荐
“卡你没商量”频现预付卡竟成“添堵卡”消费提醒:适度消费量入为出是提高“免疫力”的良方
提起“预付卡消费”,想必大家都不觉陌生。时下,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楼下的火锅店、快餐店都在营销自己的预付卡。新型的消费方式除了省去了交纳现金的麻烦,还能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