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清明祭祖,一些传统的行为,如放爆竹、烧纸,造成过很多事故。对生者而言,是一分恐惧和悲伤;对祖先的在天之灵而言,也是巨大遗憾。这样的祭祀活动,就失去应有的意义,而走向反面。
所以,后来倡导文明祭祀,深受民众理解和欢迎。保持至今,这项文明礼仪已深入人心。我们除了继续践行它,别无选择。
孔子说,祭神如神在。我们的文明行为,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也是做给祖先们看的。相信祖先们会为此欣慰。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吉祥幸福呢?而文明祭祀,就是对此的一项保证。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每年的清明前后,能为社会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不用于倡导和监督文明祭祀,那么这笔财富,就可以用于整个社会其他需要的地方。所以,从经济层面看,文明祭祀,富有节俭的意义。我们的祖先勤俭持家,很看重这一点,做到了,则是对祖先优秀品德的承传。他们一定会很欣慰。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修改很多不适用的行为方式,包括来自传统的那一部分。与时俱进,有其深刻道理。就最近而言,我们可以从文明祭祀做起。
本刊编辑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莹通讯员毕研超3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正阳路电厂路路口的周村区创业孵化中心,看到二期工程“智慧创新谷”的外装工作已完成,室内装修平面布局图、效果图、施工图陆续交付,4月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