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阳光报》好文共赏版面以发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为主,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杂文,展示文学性和艺术性。当然,它也很接地气,学生们的优质论文、征文比赛也都可以来联系我们。通过后的文章将被挑选刊登于《阳光报》的美文版。欢迎全国各地作家、诗人、评论家来稿,欢迎各行各业文化人来稿,欢迎小学生、大学生们来稿,也欢迎社会各界的“草根”作者踊跃来稿。
当然,如果大家想看谁的文章,你们也可以私信我们,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家,我们来帮您联系。
提升报纸文化内涵、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投稿方式:1.邮箱:yangguangbao2014@163.com;2.投稿请留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老槐树,是一个村子的象征,也是一个村子的名片。
在乡下,好像每一个村口或者村子中人员聚居的地方,都有一株槐树,而且那槐树一定是老态龙钟,历经了很多年月,演绎了很多故事,见证过一个又一个村人的离去与死亡。它,处于村口,长年累月,颠沛流离,不弃不离,像一位执勤的哨兵一般,时刻守卫着村子的繁衍生息。
我的故乡村口就有一棵老槐,但乡亲们都说不清那棵老槐树的过往和岁数,只是习惯了它提供的阴凉和香气,习惯了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爬来爬去,招惹蜜蜂或者藏匿玩具。风轻雨细,好像世间的一切喧嚣都被这一株老槐树挡在了村外。一般情况下,乡亲们并不去思考老槐与外面世界的关系,只是日复一日,自由自在地活着,像一株草或者一棵庄稼一样,站在风雨里,脚踏着泥土,不去思索遥远的不可触及的生活。所以,他们也从未真正地关心过这一株老槐树。常睹者不为奇,只有从远方归来的人,也只有从这里走出去的人,看到它任劳任怨、一如既往地站在村口,才会忽然间心里觉得柔软,似乎有一只热呼呼的手,在那里轻轻挥动了一下,于是,过去一切美好的时光,像溪水一样漫溢开来……
《本草纲目》里说,槐树的全身都是宝。可在故乡,大家除了春天里吃槐花,就只对槐树弯弯曲曲的嫩枝感兴趣了。槐枝似乎只有在冬天才会派上用场。腊月里,北风呼啸,外面飘着漫天大雪,母亲去灶间将春天晒干的槐枝取出一把来,洗洗放到铁锅里,再倒入一些水,加入红糖、豆腐和剥去壳的熟鸡蛋,放炉子上小火慢慢地熬,一直熬到那豆腐浸入到了红糖里以及汤飘出了槐枝的味道,鸡蛋也热气腾腾地,松软可口,满屋子都缭绕着让人心满意足的家常味道。窗玻璃上氤氲着蒸汽,我用小手指在上面画着,先画一个狐媚笑脸,再画一株奇形怪状的老槐树,加上雪花。等我喝完一碗热烫的槐枝豆腐汤后,再抬头看那画,却早已消失了。
我用脏兮兮的、闪着黑亮光的棉袄袖子擦那玻璃,再看看窗外黑漆漆的夜空,看着看着,我便惊叫起来:妈!妈!母亲正一边翻腾着炉火,一边吃着红糖鸡蛋,听见我的喊声,头也不回地问我:大晚上的,喊什么呢?
“妈,快看,下雪啦!”我继续喊。
母亲怔了一下,放下碗筷,打开房门,果然,清冷的院子里,已经覆盖上了薄薄的一层雪。而无边的夜空中,正有纷纷扬扬的雪花,打着旋儿,以不可阻挡的气势,一刻不停地下落,下落,再下落……
“今冬的麦子有福了。”母亲自言自语,心里一阵愉悦。我直愣愣地站在门边,被门口钻进来的寒风弄得打了一个喷嚏。我想:一定是今晚母亲熬的槐枝红糖水以及我在玻璃上画下的老槐,带来了这一场寂静的雪。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静通讯员聂梦娴昨日,为期六天的“三月三”和清明节假期正式结束。节日期间,市公安交警部门加大对车流集中路段尤其是墓区路段各进出口的重点管控,出动警力4009人次,桂林市未发生一起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