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明霞
“老人家,身体好点没?今天我们来和您签协议来了,离我们住新房又近一步了。”
“真是太麻烦你们了,还亲自上门给我们签协议。”
“不麻烦,不麻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敲开雄关区绿化街区55栋楼居民周祥寿家的门,棚户区改造工作人员马秀萍三人被热情地迎了进来。
棚户区改造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棚户们正在忙着签订征收安置补偿协议。可70多岁的周祥寿却不能到现场。6年前,周祥寿不幸出了车祸,长期瘫痪在床。根据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签订棚户区改造征收安置补偿协议必须是房屋产权人和共有人同时在场,亲自签订。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马秀萍和另外两名协议组工作人员就提前预约,亲自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
给老人念协议的内容,解释相关政策,征求老人对安置方式的意见,请老人选择安置方式、签名,然后摁上鲜红的手印,协议签成后,马秀萍和协议组工作人员就又去忙活签订下一个协议了。
马秀萍是雄关区友谊社区工作人员,2015年10月份被雄关区抽调到棚改工作绿化片区从事工作,至今已经两年多。像这样上棚户家、上医院、上颐养中心为棚户提供服务,马秀萍和同事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谈起棚改工作,马秀萍深有感触地总结了一句话:挨饿、挨冻、挨骂,赔笑脸,有成就感。
大家都知道,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个老大难,难在哪?一是没有“包治百病”的政策;二是缺少资金;最难的还是群众工作不好做。
按照《嘉峪关市2015-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嘉峪关市将利用3年时间集中改造18个项目10171套棚户区房屋配套基础设施,改善3万多居民的居住条件。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嘉峪关市棚户区居住的大多是年龄偏大、家庭条件差的困难群体。由于棚户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对获得利益的高期望,一些房屋在以往的买卖中存在所有人不确定,有些甚至涉及房屋继承等涉法涉诉等问题,棚改工作成了人们心中的“老大难”、“硬骨头”。改造时间紧、任务重 、标准高,没有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队伍很难打赢这场攻坚仗。
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组建了棚户区改造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从市属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项工作组,成立了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老党员、居民代表组成的攻坚队,将工作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并召开专题培训会,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棚改,是考验干群关系和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征”出和谐的惠民环境,“拆”出融洽的干群关系,走出一条坚持群众路线搞拆迁的工作模式,让群众“搬得出、住得进、拆得了”,变“忧居”为“宜居”,是市委、市政府的目标,也是工作方法。一场将政府力量、政策资源、法律手段、群众参与和社会动员有机结合的棚户区改造攻坚战打响。
走家串户,笑脸相迎,耐心解释,“5+2”、“白+黑”、没有节假日,成了他们的工作状态。马秀萍说的挨饿、挨冻、挨骂,赔笑脸,并非夸张。有些棚户晚上有时间,工作人员就大冬天打着手电筒去做工作;有些棚户在节假日有时间,工作人员就节假日不休息继续工作。有时到下班时间了,还有棚户在等着办业务,工作人员就延迟下班时间。从信访局抽调到棚改指挥部工作的李亮,从事棚改咨询接待工作已经两年多,今年清明节期间,他仍是一如往常上班,像他这样牺牲节假日上班已经是常态化了。
棚改工作涉及棚户利益问题,由此伴随而来的家庭矛盾、社会问题也呈现出来。“我父亲临终前说了,他的房子给我了,没我哥哥的份,我为什么还要做房屋继承公证?”“我大儿子不孝敬,老头的房子就不该有他的份儿!”“我这房子买时就没有房产证,你说该怎么办吧?”“我的房子要住到送终那一天的,不给我百八十万的,我是不会搬的。”“不给我解决店铺问题,我哪也不搬。”……面对一些棚户过高的要求和不懂法律的言行,工作人员极尽耐心,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一次次登门不厌其烦地讲政策、讲法律,一次次入户实事求是做调查,担当起了“政策宣传员、民意征集员、矛盾化解员”的任务。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用暖心服务打开棚户的“心锁”,让他们在棚改工作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工作人员一直在用行动作诠释。惠民街改造中,一位单亲父亲带着一个上中学的儿子,在小区自建的彩钢房子里生活。两人没有生活来源,父亲因病把原来的房子卖了治疗。自建的彩钢房子属私拉乱建,不在补偿范围内,父子俩又无力购房。拆迁后,两人将面临流离失所。工作人员就发动社区居民为父子俩捐款,为他们申请低保、申请廉租房。当父子俩接过廉租房的钥匙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工作人员的暖心服务得到了棚户的认可,打开了棚户的“心锁”;一项项协议的签订,一幢幢楼房的建设,让他们感觉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通过棚户区改造,我们居民的居住环境会极大改善,通过做棚户区改造工作,我们和居民的关系更加密切了,有些老人生活中遇见什么事,连自己子女的劝说都听不进去,就来找我们工作人员,听听我们的意见建议,这是相信我们啊。”绿化社区党委书记姚建华谈起棚改工作,直言自己很有自豪感和获得感。
新闻推荐
国产警匪片,请把警察当“人”看 优秀的警匪片里警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内心
近期,三部国产电影《非凡任务》《嫌疑人X的献身》《绑架者》,制作不敷衍、三观不奇葩、表演不掉线的影片,正在逐渐挤压“网综”、“小鲜肉”、“山寨”电影的生存空间,对业界和观众而言,都算一桩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