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李晓军
据 《法制日报》4月5日报道《法制日报》记者梳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专题栏目《忏悔与剖析》发现,已经披露的22名违纪违法者的悔过书中,有19人在悔过书中反思自己的腐败原因时,提及了或是侥幸、或是贪欲、或是不平衡的心态。腐败犯罪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胡相全是最新一名被该栏目公布悔过书的腐败官员。
1953年出生的胡相全,2013年12月落马时已年届花甲,“曾经的邮递员一路成长为正厅级干部,又何以倒在了退休前夕”?
1996年至2013年,胡相全在担任四川省简阳市委副书记、书记,资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巡视员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多次收受下属单位和个人、企业负责人等所送礼金,涉案总金额折合人民币1067万元。
而胡相全在悔过书中反思说:“对收受红包礼金问题,最初阶段,我是不情愿也是反对的,当面拒绝、退还过,甚至还给予批评。 ”
“到后来,随着岗位权力、影响力不断扩大,奉承话、恭维话听多了,就飘飘然了,对接收红包礼金的行为慢慢放松警惕,总觉得红包是人家主动送来的,收下好像也没亏欠别人,久而久之,送礼的人多,收的钱也越多。 ”胡相全说。
“收受红包礼金行为比较隐蔽,你知我知,成本低、风险小,一般会抱以侥幸心理,如东窗事发怪运气不好,如幸运过关,则名利双收。 ”胡相全这样总结自己的心态。
2016年4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胡相全有期徒刑10年。
记者逐篇查阅悔过书发现,在22份悔过书中,有10人明确提及对自己的腐败行为被发现“心存侥幸”,占比达到45.4%。心理“不平衡”以腐败弥补失落
江苏省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则是首个被该栏目公布悔过书的腐败官员。
张引在分析自己的腐败原因时提及:“看着那些老板住豪宅开好车,穿名牌出入高档会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过得何其潇洒自如!比比自己,没日没夜地加班,有时招商引资还要赔着笑脸,每个月就拿这点工资,觉得太亏了! ”
“我自感层次比他们高,文化水平又比他们高,凭什么不如他们?想想心理就失衡。 ”张引反思说。
统计显示,总计22份悔过书中,有9人明确提到 “心里开始不平衡”“心里很不平衡”,占比达到了40.9%。心存贪念是腐败产生根本原因
“觉得太亏了”的张引还在悔过书中说,反思这些年思想蜕化变质的轨迹,自己“腐烂的根源”,还包括“贪欲之心”。
2011年11月的一天,徐州市泉山区某街道办事处魏某来到了时任泉山区区委书记张引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递上了一张5万元的银行存单:“张书记,这是我们街道给您发的拆迁项目的奖金,密码和以前一样,就是存款日期。 ”张引很自然地收下了。
案发后统计,2007年 9月至2012年10月,张引先后收受8个街道和两个单位所送的 “拆迁奖金”等40次,共计人民币139.7万元,平均每个月收到两三万元。
张引在悔过书中说:“由于我利欲熏心,自私和贪婪不断升级。 ”
2014年5月,张引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统计显示,总计22份悔过书中,有10人将贪欲、贪念作为堕落的原因之一。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邬丹)4月6日晚8点,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宣传部承办,内江广播电视台协办的全媒体节目《甜城问政》在内江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广播频率91.2内江新闻广播、甜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