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个初中生之死距真相还有多远

来源:济南时报 2017-04-07 15:15   https://www.yybnet.net/

赵某被发现死在宿舍楼外

4月1日早晨,泸州市泸县太伏中学初二学生赵某被人发现死在宿舍楼外。

2日,泸县县委宣传部发布通报称,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尸表检验和调查走访,赵某损伤符合高坠伤特征,现有证据排除他人加害死亡。这一结论,没有终结人们对于赵某死亡原因的探究。死者家属表示,发现赵某身上有多处淤血,腿部呈扭曲状,怀疑他被人加害。此事经网络发酵后引发全国关注。

6日,泸州市有关部门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该起事件有关情况。通报称,没有发现赵某被欺凌的问题,目前死者家属已请第三方见证,尸检正在进行。

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4月1日,泸县宣传部公众号“泸县发布”称:“当日上午6时左右,泸县太伏中学一学生(赵某,男,14岁,初二学生)在住宿楼外死亡。”

花季年龄,何以凋零?泸县百姓对此议论纷纷。

2日,“泸县发布”公布:“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尸表检验和调查走访,赵某损伤符合高坠伤特征,现有证据排除他人加害死亡,具体死亡原因需依法按程序待家属同意后尸体检验确认。县教育局已牵头对学校常规管理情况开展调查。”

记者获得的信源视频证实,孩子母亲冲进殡仪馆,剪开孩子衣衫,孩子后背有大面积青紫,手部肘部有伤痕。旁人一边摇头叹息,一边拍照上传。

有人在微信圈中转发,说学校5个校霸活活把人打死,校霸勒索后爷爷奶奶报警,但派出所的人登记了就没管……一时间,对官方的质疑此起彼伏,特别对“排除他杀”不认可。

3日,“泸县发布”公告:“个别网民编造发布‘五名学生打死同学,其中一人已自杀\’、‘孩子已离开,全身被打得淤青死血,手脚被打断\’等不实信息,造谣生事,煽动群众聚集滋事,查实唐某、李某、姚某、郑某网上造谣传谣的违法事实。”

6日,泸州市有关部门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该起事件的有关情况。警方首次披露了赵某发生意外前的经历,其中包括,3月27日晚自习后,赵某翻墙出校,后被校方通报家长,接到父亲电话后,情绪一度低落;赵某3月28日起感冒,3月31日起病情加重并开始发烧。当天夜里赵某睡觉时曾发生梦魇,叫喊声惊动了同宿舍同学,4月1日凌晨,生活老师曾探望过赵某。

究竟有没有霸凌现象?

死者赵某的班主任张丹老师说:“赵某是个好孩子,偶尔调皮,因父母离异,我只见过他的爷爷奶奶,没去过他家里。出事之后,我压力很大。”张丹还说:“赵某与同班同学处得很好,网上之说不可信。”

县教育局长朱大清、太伏中学校长陈良向记者表示,此事由警方接手,是否有霸凌现象由警方处理。

4月6日的发布会上,通报了关于赵某是否受到保护费威胁的调查。通报说,通过对赵某三位同学的调查,没有发现赵某被欺凌的问题;其爷爷奶奶也表示,没有听说赵某被收保护费的情况。

通报还称,网上说,欺凌赵某的5名校霸学生,有县长的儿子、校长的儿子和老师的儿子。据调查,校长、德育处长有一个女儿在学校读初一,跟赵某不认识,没有关系。泸县县长、太伏镇镇长、派出所领导的孩子也没有在学校读书。派出所所长的女儿在大学读研究生,副所长的女儿才两岁。

[最新进展]

尸检正在进行 有第三方见证

泸州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何绍朋在6日的发布会上透露,会前,负责尸检的一个工作组负责人告诉他,尸检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死者胸腔、腹腔已打开,脾脏、肝脏都有破裂伤,尸检人员对死者胃内容物进行了提取,用于检验。死者家属请了第三方专家和律师在现场见证。

何绍朋说:他以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的身份保证,绝对依法、公正调查。相关调查是在他的组织、指挥、监督下进行的,不会隐瞒任何真实情况,绝对没有任何私人情形在里面。何绍朋说,“我老家离这里300多公里,来泸州当公安局局长才4个月多,在这里无亲无故,也没有任何人为这个事情跟我打任何招呼。”

针对网上的传言,何绍朋表示,在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绝对没抓死者家人。[相关链接]

记者采访遭干扰骚扰当地究竟在紧张什么

记者4月3日赶到当地展开调查。在距离太伏镇数公里外,车就被拦下,两辆警车拦住路口,禁止一切车辆进入。记者迂回步行数公里才进镇,在太伏中学门口看见街上站满了人,一排戴着头盔的警察将人隔开,学校大门两边有上百名警察将人隔开。

泸县政法委书记李盛春对此解释,说是怕赶集出现意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旁边另一名干部则改口说是演练。

严密防范让记者感觉到无形压力,所到之处都有人“陪同”。当记者提出采访死者母亲时,县政法委书记李盛春表示找不到人,问手机说没有死者母亲电话,问地址说不清楚地址。

4月4日,记者好不容易突破制约跑了20多公里村道前去采访死者的爷爷奶奶和同学时,被跟随的“尾巴”招来一批镇村干部,实施各种暗示威胁干扰,迫使采访对象不敢说真话。而记者被当地的种种电话骚扰则更是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警力的高度防范,让当地群众觉得很不理解:“造谣传谣的你们不是抓了很多吗?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况?你们在害怕什么?”

记者向县委宣传部部长陈佳、县政法委书记李盛春提问,问及网民关心的案发前是否有报案行为、证明不是他杀的证据是什么、是否存在霸凌现象等问题时,两位地方领导一致表示,这是网上谣言,根据法律,当地有理由不予回应。

人民日报:泸县政府的权威声音为何不少人并不信服

为什么这一原本可能并不复杂的突发事件,会逐渐发酵升温、引发舆情,最终演变成公共事件?对于当地政府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为什么不少人并不信服,反而各种传言乱飞?

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新平台背后的旧思维恐怕并未完全转变。一封堵,将良性沟通的渠道先堵上了,再张口,信的人就少了,以致最终出现四个盖子盖五个水壶的手忙脚乱,演变成“千斤撬四两”的大动干戈。

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曾有“黄金4小时”法则。随着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4小时的时间窗口可能还在进一步缩小。如果不能及时而有步骤地发布权威信息,有效管理社会心理预期,情绪就可能海量堆积,真相就可能无路可走。因为管理能力不足、错过发声最佳机会,政府部门在舆论风潮面前百口莫辩的教训已经不少。

泸县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旁观者做出任何具体的结论都为时尚早。透过一系列类似的事件,我们当前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在化解舆情危机中,管理部门既不能陷入清者自清式的沉默是金,更不能滑向先消极怠惰、后大动干戈的被动境地。掌握好时、度、效的统一,公断才能服众,权威声音才能掷地有声。(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报道)

新闻推荐

早高峰乘客被挤撞致残 地铁被判赔26万

乘客赵强(化名)早高峰乘坐地铁5号线时,后面的乘客快速向前拥挤上车,瞬间将他挤到车内,撞到对面车门上,导致他疼痛并昏迷,最终致四级伤残。因认为地铁运营者没有尽到保障义务,赵强将北京市地铁运...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初中生之死距真相还有多远)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