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各地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去年初,四川省在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向多元化解机制升级发展的“四川实践”过程中,在全省确定了28个省级创新项目,以市(州)或县级为试点,推动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升级发展。经过1年多的实践,这些试点地区亮点纷呈,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亮点1
看家本领打造互联网在线调解应用平台——“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
按照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要求,为回应信息时代群众便捷解纷的新需求,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延伸诉讼服务,创新工作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了互联网在线调解应用平台--“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立体化、全天候、普惠式解纷服务。
记者了解到,这个在线调解平台深受市民热捧。“和合智解”调解智库吸纳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等24个特邀调解组织,汇集了专家学者、律师、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五老”人员、公证员等239名特邀调解员,实现调解资源实时共享,多方多元合力解决纠纷。
2017年1月,郫都区一美容院老板张某到法院咨询追回货款事宜,欠款人刘某现在拉萨务工。因纠纷事实清楚,一方当事人又远在异地,怎么办?在法院工作人员帮助下,张某分七步流程:提交调解申请,远程视频调解……调解员约定时间在线视频调解,调解全程录音录像。张某和刘某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刘某通过网上银行及时归还了欠款。
亮点2
看家本领“2+2+1”联动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婚姻家庭纠纷复杂多样,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一把尺子量到底。过去,与其他类型民事纠纷的处理一样,大多由法院立案处理,法院如果调解不成,则依法判决结案。这种带有鲜明的法律价值判断色彩的处理方式,忽略了婚姻家庭纠纷背后所隐藏的家庭功能与情感需求,以致很多婚姻家庭纠纷的处理往往“案结事不了”,有的甚至引发“民转刑”案件。
广安市广安区坚持分类处理,精准施策,探寻更符合婚姻家庭纠纷特点的处理机制为出发点,强调对婚姻家庭纠纷运用协同的、整体的、多学科的综合性干预手段,构建了“二分类创新理念、二阶段协同发力、一张网全面服务”的"2+2+1"联动工作法,有力地推动了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
2016年10月,广安城区出租车司机王某某的妻子黄女士气冲冲地拽着丈夫来到协兴家事法庭要求离婚,理由是丈夫一天到晚就晓得挣钱,两年都没在家吃一顿饭,平时两口子话都说不上一句,夫妻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一旁的王某某觉得十分委屈,不同意离婚。接待法官在了解清楚情况后,认为黄女士只是一时冲动,夫妻关系并未破裂,随即在案件受理簿上作了“冲动离婚,非‘死亡婚姻\’”的记录,并启动调解程序,对两人进行诉前调解。经过劝导、调解,夫妻二人重归于好,让家庭重归和睦。
亮点3
看家本领构建茶产业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
这里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目前,名山实现茶园面积全国第一,绿茶产能全国第一、茶叶基地标准化建设全国第一、茶叶交易所全国唯一,成为中国绿茶第一区。可以说,茶产业链在当地举足轻重。
发展越是日新月异,矛盾纠纷也就不可避免。雅安市名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晓东告诉记者,名山区根据产业实际情况,提出构建茶产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经过调查研究,名山茶产业链上主要矛盾纠纷主要在种植环节、加工环节、市场交易环节、品牌管理环节、茶旅融合环节。因此,他们的做法是,依托茶业协会搭建平台,把全区各级茶叶协会、茶叶商会、茶叶学会、茶叶合作社等社会组织整合到“大调解”体系中,建立第三方社会调解组织--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茶产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广大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茶产业链上的多元化解合力。
亮点4
看家本领探索农村土地林权纠纷联动调处机制
古蔺县地处川黔交界,辖区耕地面积626955亩,林地面积1853160亩。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强,土地林权纠纷大量存在。各类纠纷的处理权分散在林业、国土、农业等不同部门,部门缺乏合力,土地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
如何公正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当地整合县法制办、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专门成立农村土地林权纠纷调解处理办公室,积极探索建立了农村土地林权纠纷联动调处机制。
古蔺县鱼化乡三合村李邦金手握一封古蔺县人民法院1953年出具的调解书。自1953年以来,他和同村的李世均家关于门前菜地的归属权一直纠纷不断,成为两家人的一块心病。2012年8月,该纠纷在古蔺县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处理办公室受理立案,让这起两家人的土地纠纷出现了转机,工作组经过6个月的调查了解,做出裁定,争议的土地纠纷得到了妥善处理,也让这场60年的官司尘埃落定。
亮点5
看家本领“调裁审”联动化解机制
苍溪县辖区人口80万,全县有各类用工单位1.8万余家,其中企业560家。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效益下滑,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当地主动积极应对劳动人事争议多发态势,统筹整合调解、仲裁、诉讼力量,聚力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探索出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联动化解新路子。
2016年3月3日上午,在县城某商住楼建筑工地务工的陵江镇居民刘某在作业时,不慎从9楼坠亡。事发后,刘某亲属邀约亲友20多人要求赔偿150万,并扬言如不答应就抬尸游街。负责现场处理此事的陵江镇负责人拨通了该苍溪县“大调解”办电话,请求协调处理。
该县“大调解”办立即启动调裁审联动工作机制,协调县总工会、县劳动仲裁院相关工作人员火速赶往群工局共同调处。经过近8个小时调解,双方达成赔偿90万元的调解协议。县仲裁院当场出具仲裁调解协议书。一起看似棘手的群体纠纷得到妥善化解,这正是该县运用“调裁审”联动机制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的一个缩影。
亮点6
看家本领组建矛盾纠纷第三方调解中心
米易县被誉为“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当地创新性地推出第三方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模式,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成功探索。
2015年底,米易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成立第三方调解中心,中心定位为自治性质的民间社团组织。在县综治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指导下,该中心于2016年在县民政部门依法注册登记,落实了专门办公场地和办公经费。
2016年6月,某企业职工刘某某在施工过程中触电身亡,相关部门多次调解未果,死者家属情绪激动,要组织数百人到公司讨说法。接到调解申请后,第三方调解中心第一时间召开分析会,邀请相关部门联手开展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自2016年成立以来,米易县第三方调解中心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件,调解成功率96%,化解积案30余件,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上半年,在全省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米易县位居全省前列。
亮点7
看家本领依法规范民间调解维护社会稳定
阿坝州壤塘县地处高原,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大量的纠纷通过民间调解解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矛盾,但“泛调、乱调”现象严重,亟待依法规范。
该县岗木达乡达日村与章光村为一处药山长期存在纠纷,每年一到挖药季节,双方频发冲突。2014年5月,壤塘县在全县选派多名包括高僧大德在内的能力强、有经验、公平公正的特邀调解员,在《人民调解法》的规范下进行了多次调解,经过艰苦努力,存积多年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近年来,壤塘县坚持实事求是、尊重民族宗教习惯,坚持推进依法治理和规范管理的原则,探索出治理民间调解“疏堵并行、整治与教转、削弱与吸纳、瓦解与规范”相结合的一条新路子。全县建立人民调解组织79个,选聘调解员413人,搭建了专门化解跨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县级实战平台,确保所有矛盾纠纷在党政主导下依法化解。
亮点8
看家本领多元共治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机制
“都腊月二十八了,我半年的工钱两万多块还没拿到手,啥子办法都想了。只有组织大家到我们修的这个楼盘来封门,我们还打110报了警。”年前,江油市一位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打了报警电话,一天调解时间,相关部门启动联动调解机制,最终70多位民工拿到了50多万元的拖欠工资。这是绵阳分流联动、多元共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实践。
为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绵阳的做法是:抓源头、夯基础、补短板、防风险、破难题、创机制,通过多元共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根据绵阳实际,市委深改组审议通过了《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在交通、医疗、劳动争议等领域建立了115个专业调解组织,在保险、银行、消费等领域成立了43个行业调解组织,在接边地区组建了78个人民调解组织,在公、检、法和信访部门设立派驻人民调解室217个。
源头治理、分流联动、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2016年,绵阳化解矛盾纠纷6万多件,成功率97%,实现了“三提高、三不出、三防止”工作目标。(据华西都市报)
新闻推荐
昨日中午12时许,峨眉北路黄河桥附近,一辆白色小轿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失控冲上路边人行道,连撞两棵行道树后整车翻了个“四脚朝天”(图)。据车主梁女士介绍,事发时她开车自北而南行驶,车速并不快,旁边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