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越野赛
安全应急演练
攀冰比赛
路面维修
开会部署安全检查
新闻背景
被誉为东方圣山、户外天堂的四姑娘山,近年来按照州委、州政府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在奋力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中,狠抓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现了景区旅游人次大幅增长,旅游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旅游生产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的三优目标。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是大自然赐给阿坝大地的旅游瑰宝,距成都170公里,幅员面积591平方公里。景区分别由四姑娘山、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组成。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海拔6250米,为四川第二高峰。景区内自然生态保护完好,山势奇特、流水清濯、古树苍翠,是一处景致奇特、风光绮丽、生态原始、别具情韵的复合型风景区。景区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五项桂冠于一身,倍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是阿坝州四大主景区之一,更是开展户外运动的人间天堂。
四姑娘山1982年作为全国十大登山名山对外开放。景区内户外资源丰富,雪山、森林、湖泊、草甸、瀑布、溪流分布均匀,组合自然,适宜开展登山、攀冰、攀岩、露营、漂流、徒步、穿越等以亲近自然、参与度高、健身性强、低碳环保为特点的户外活动。景区管理局近年来突出旅游的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东方圣山、户外天堂”形象,确立了由传统的休闲观光旅游向休闲观光与户外特种旅游并重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做优做精特种旅游,打造中国户外天堂”的发展目标。通过两种产品齐头并进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四姑娘山景区产品内涵,增强了景区的吸引力,提升了景区的影响力,使景区成为既好看又好玩的游客心灵放飞胜地。
近年来,四姑娘山景区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小金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推进景区扩容提质,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服务形象,使景区呈现出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心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现场见闻之一
牢固筑起安全生产防线
从成都出发到四姑娘山,穿过巴朗山隧道西去,一出洞口天空豁然开朗。3月初的高原山头上冰雪晶莹,蓝蓝的天空不时飘过片片白云,险峻的公路虽然经过几次改造加宽取直,然而不少路段仍然弯多、坡陡。
猫鼻梁山上,建起了宽宽的观景台,不时有游客在这里远观四姑娘山,雄奇的景色尽收眼底。然而,这段路的下山路段地处阴山,有一段长长的冰雪路面,禁止久停、注意防滑的标识牌清晰可见,路面洒了防滑沙,路边还堆放着沙子和草垫。一路行来不时可见防避飞石的铁丝网、阻止滑坡泥石流的挡土坝和增加安全系数的波形护栏,各种行车和旅游安全的提示牌、警示牌不时闪现,给人增加了很强的安全感。
为全面做实景区旅游安全生产,加大对旅游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四姑娘山管理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议程,与其他旅游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该局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及职责范围,划分了责任区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形成了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格局。
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工作体系建设中,该局协调四姑娘山观光公司对观光车辆运营情况时时进行抽查,并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安全第一;与长坪沟马匹公司和金碉马匹公司进行沟通,要求马匹公司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派发马匹,严禁未成年人、醉酒人员和残疾人等参与马匹运营,以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经常性对各景区营业点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检查,及时整改落实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组织人员对景区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景区公路沿线的滚落石进行清理,疏通涵洞10处、清理公路边沟2800余米,疏理河沟6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栈道、游步道进行排查,共安置警示牌40余处,警戒带25处及栈道警示线1500余处,更新更换栈道板2600余张;对游步道、栈道和游人集散周边的山体稳定性进行认真检查,防止滑坡、塌方等灾害事故的发生;对漂流河道的坝体进行随时安全检查;对景区公共设施的输电线路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火灾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定期对防火设备进行检查维护,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四姑娘山景区动物种类多,也不乏猛兽,景区内山高谷深,安全工作任务艰巨。该局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户外活动管理规定》《高山向导管理规定》《户外活动风险告知书》以及登山、徒步穿越、露营等分项管理办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立足户外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对应风险程度和区域分布,实施分类分级管理。重点细化了功能区划分,完善了基础管理数据,构建了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对户外从业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去年5月4日,州安委办、安监局负责同志带领业务人员专程到管理局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局还邀请专业机构和国内外资深户外人士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协作能力。引进并试运行了北斗卫星定位救援系统,对参加户外运动的“驴友”进行实名信息登记、核查体检和购买保险情况、装备情况、告知风险、签订安全承诺书,并定时进行联络。组建了全省第一支高山救援队,在多次救援过程中成功救护处于危急状况下的“驴友”生命,有效避免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现场见闻之二
安全生产深入人心
在主景区双桥沟人参果坪四姑娜措湖边,40多岁的双桥村村民陈能祥佩戴着巡护员的红袖标在湖边巡逻。他告诉我们,初春季节天气干燥,防火工作一点不敢放松,他每天一早就到检查站上班,检查提醒游客注意防火,同时对湖边游客进行旅游安全巡视,防止旅游安全事故发生,要傍晚景区关闭后才能回家。
当我们问及他的工资收入时,他说:“虽然只有2000多元,但管好景区,让景区旅游长久兴旺也是我们自己的事。”
近年来,该局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安全生产理念,将资源保护涉及的重点区域划分成若干责任段,落实责任到具体人员。逐级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210余份,实行分段管理和责任制考核办法。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在景区入口和沟内设森林防火检查站,对入沟人员和车辆进行实名登记、认真检查。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开展森林防火进校园活动2次,到周边乡镇巡回宣传10余次,出动宣传车80余台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
余份。
该局还不断加大应急管理工作力度,从预案建设和长效机制入手,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着力从工作制度、工作规范、信息报告、队伍建设、装备建设等细化,使局应急预案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有效确保突发事件的处理反应迅速。以层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范信息报告和反应行动及时,明确报告责任,明确提出了“节假日和重大旅游活动先报方案或预警评估,进行中报阶段情况,活动结束后报活动结果。日常工作中大事即发急报,一般事情限时报告,小事件处置后也要报结果”,并严肃追查瞒报、漏报、错报等责任。加强硬件建设,已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已接入全省旅游应急平台。建立工作信息报告制度,节日值班和应急值班人员全权负责对突发事件或突发事故的信息采信集、报送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规定时间上报。加强突发事件和户外活动应急演练,做到及时处治,救援有力,确保旅游安全。
现场见闻之三
完善安全生产设施
去年10月黄金周,是去四姑娘山公路映秀至卧龙全线改扩建完成和巴朗山隧道建成通车后的第一次旅游高峰。据四姑娘山管理局保护处、规划处两位处长介绍,今年,将投入1.7亿元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安全生产设施,让四姑娘山景区的旅客人次有较大幅度上升,景区旅游持续向好。
20多年来,四姑娘山管理局先后投入近2亿元资金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景区旅游安全水平。加强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充实景区景点内容。景区通达条件显著提升,建设完成景区生态公路双桥沟33.8公里、长坪沟6.5公里;建成木质栈道38公里,大大提升了景区的可进入性。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游人中心4个游人服务站及双桥沟人参果坪、双桥沟红杉林、长坪沟喇嘛寺、长坪沟木骡子、游人中心、海子沟打尖包和日隆7个保护站。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山门、游人综合服务中心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景区内已建成生态厕所28座、标示标牌424个、观景亭17个、
休息亭45个,在各景点安装视频监控,及时监控发现安全隐患。
景区外围环境不断改善,通信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景区已建有24个移动通信基站,完成景区大部分信号覆盖,同时管理局组建了天翼对讲系统,能满足景区保护和应急通信需要。能源设施加快建设,110KV、容量16000千伏安(设计容量为32000千伏安)的日隆变电站于2001年建成,变电站电网线路中一条110KV映四线路在映秀与国家电网连接,一条35KV在小金县与国家电网联接,能满足景区旅游及周边社区用电需求,2015年完成双桥沟电网一期工程。接待设施得到较快提升,启动了四姑娘山镇自来水厂及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5·12”汶川特大地震前镇区共有中、高档宾馆18家,约6000余床位,震后大部分宾馆受损。有15家宾馆被万隆集团收购拟在四姑娘山镇建设五星级酒店。震后新建了大量的藏家乐,约4000床位,极大地提高了四姑娘山景区的接待能力。
·毛宗旭·
新闻推荐
资金脱实向虚如何防止?金融乱象怎么整治?监管质效如何提升?在4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回应。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表示,近几年金融市场上各种新产品新业务花样迭出,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