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朱振
市中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突出发展、民生两大主题,统筹推进北、中、南三大空间布局,大力实施“人才、产业、科技、文化”四大强区战略,努力建成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
“我们将全力以赴抓落实,从重点工作开始、从解放思想开始、从提高效率开始,通过这种形式,确保‘453’工作体系决策部署在市中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全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建设目标能够落地、变为现实。”市中区委书记宋永祥曾在采访中表示。
今后五年,是市中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关键期。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必须充分认识肩负的新使命,准确研判面临的新形势,科学谋划未来的新蓝图。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市中区的目标定位是:建设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国内知名、全省一流”重在凸显发展标杆和工作要求,“知名”即培养市中元素、打造市中品牌,提高市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流”即各项工作敢为人先、勇攀高峰、誓争第一。“品质之区”重在凸显发展目的和评判标准,是应对挑战、彰显特色、错位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必将成为市中未来发展的核心特征和鲜亮名片。
发展品质更好。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新常态中寻找机遇,在有限空间内挖掘潜力,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路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争取更好更快发展,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1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综合实力在全省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将市中区打造成为历史文脉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经济发达与百姓富裕相得益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互动并进的现代化城区。
服务品质更优。坚持服务高标准、保障精细化,突出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全力做好为人民群众、为辖区企业、为驻区单位、为基层社区的服务工作,着力提升民生服务效率、政务服务能力和属地服务水平,为工作生活在市中的社会各界人士创造优质便利条件,将市中区打造成为全市、全省综合服务的引领区、示范区、标志区。
环境品质更美。强化“环境重于政策”的理念,推动人与自然、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魅力都市与自然风貌协调融合,打造优美怡人的生态环境和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建设“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都市。到2021年,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空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保持全市领先,将市中区打造成为洁净宜居城区。
民生品质更实。遵循“民生优先、幸福为先”的工作导向,视为民利民为己任,以造福群众为目的,加强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到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将市中区打造成为人文气息浓郁、社会事业发达、群众安居乐业的品质城区。
在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这是市中区旗帜鲜明落实市委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未来坚定前行的正确方向。“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要求全区上下坚定不移服从服务全市战略布局,着眼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突出重点形成鲜明发展特色,把握关键开辟更高发展阶段,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要求全区上下对标全市发展新要求,紧跟全市发展新节奏,举全区之力推进旧改棚改(征收拆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治霾、治堵、扶贫,推动各项工作创佳绩、争一流。“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要求全区上下以“不畏艰难、勇立潮头”的斗志去作为,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标准去担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去攻关。
未来五年,市中将围绕全区的目标定位、中心任务从七个方面全力突破。
围绕经济提质增效,突出三产并举、高端引领,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市中将更加充分发挥“三二一”产业结构优势,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兴工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充分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转型跨越。
围绕现代化城市化,突出产城融合、精明增长,构筑城乡一体新格局——按照“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做优北部、做强中部、做美南部,构建老城、新区、农村梯次分布、有效衔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围绕发展动力转换,突出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人才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围绕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难点、先行先试,释放区域发展新红利——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进改革、扩大开放,鼓励大胆探索,注重精准施策,谋求更加务实的改革效应,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
围绕展现市中之美,突出建管同步、宜居宜人,铸就城市发展新品质——以绿色、智慧、便捷、人文为目标,全面提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水平,让市中之美美在环境宜居、美在生活宜人、美在城市有序。
围绕社会民生建设,突出共建共享、优质均衡,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全面小康的新要求,顺应民生内涵的新变化,回应基层群众的新期盼,让群众的幸福有“质感”,让市中的发展有“温度”。
围绕民主文明法治,突出团结统一、和谐有序,凝聚推动发展正能量——统筹推进党内民主、文化建设、法治建设等工作,努力汇聚各方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营造遵法守法良好环境。
新闻推荐
继《南宁晚报》于4月6日报道西乡塘公安分局率先在全市示范给电动车启用防盗芯片之后,4月8日,南宁市公安局在江南区启动电动车智能防盗“地网工程”仪式。即日起,南宁市11个公安分局的96个派出所,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