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驾车人的车德还远远不能适应汽车文明的要求。在城市驾车鸣喇叭、不礼让斑马线、争抢绿灯、随意变换车道影响他车通行、转弯不让直行车或行人、不按规定导向车道行驶等车德缺失乃至交通违法频频上演。由此引发的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混乱、拥堵、事故多发,影响城市和谐顺畅、文明形象和软实力。同时,与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要求格格不入。
好车德需要自律。做人要讲人品,开车讲车德,车德是人品的延伸。没有良好的车德做支撑、打底子,是开不好车的。汽车社会我们有时是行人身份,有时是司机或乘客角色,既有可能是车德缺失的加害人,又有可能是不讲车德人的受害者。为此我们每个人要从我做起,善于换位思考,心存善念,时时保持内心定力,时时遵循道德这个内心的法律,以德修身,注重公共道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自觉修德,信仰法律,尊法学法用法守法,严格自律,强化自我约束,认识自己开车时的责任与义务,始终守住道德底线,不盲从、不越轨、不逾越、开好车。
好车德需要教育。要让车德跟上汽车文明的步伐,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最基础的工作,要完善改进驾驶人考试制度,加强驾驶人文明驾驶培训教育,注重提升驾驶人文明交通意识和法治意识、规矩意识的考核。同时,注重宣传教育的实效性,针对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典型,不讲车德违法行为,如随意变更车道、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会车不关闭远光灯等,要加强对其产生危害性的宣传,让驾驶人切实意识到这些违法对交通秩序造成的影响。结合“七五”普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五进”“四创建”等载体和形式普及交通法规,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使人人从内心深处认同、信服、尊崇、敬畏法律,做到驾车讲车德,守法规。
好车德需要共治。要积极推进社会协同治理,营造交通参与者文明守法氛围。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抵制交通违法行为,宣传、交通、教育、社区、保险、企业联手共治,积极参与交通安全、文明交通宣教共治工作,形成社会合力。社会各界群众对交通违法者人人监督,发现举报,舆论谴责,媒体曝光,形成对违法者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氛围,促使车德缺失者、不守交通法者,不敢、不想、不能违法。
好车德需要法治。交管机关要强化执法力度,提高民警上路率、管事率。有针对性加强现场执法,紧盯车德缺失者,全面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违法行为的查处,形成常态化治理机制。对于鸣喇叭、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等瞬时违法,取证困难,难以处罚等问题,要不断改进执法手段,提高科技水平,增强执法准确性,不断减少交通违法,确保城市安静有序,安全顺畅。
文明交通,呼唤良好车德。让我们广大交通参与者共同努力,必须从我做起,为培育良好车德加油,为习惯养成换档,为尊法守规提速,为车轮上的文明努力,培育汽车文明的道德风尚。(刘铁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仇亚静)“娃太可怜了,这么小就经历这么多事,我们现在是娃最亲的亲人,我们会好好管娃的。现在政府都给了我们这么多帮助,我们一定会把娃管好。”近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