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莫 迪 通讯员 陈建文
公路的修通,支教队员的到来,小村春晚的热闹,让天等县宁干乡黎明村明屯人变得越来越精神、越来越有干劲。
一条路等了32年
黎明村明屯是自治区精准识别的重点贫困村。去年8月1日,明屯的出屯道路硬化工程竣工。
作为明屯与外界沟通的“信息线”和“生命线”,这条仅有3.6公里的出屯公路,却牵动了整整几代明屯人的心。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明屯与大山外的世界几乎无路可通。“我们每次到乡镇要两个半小时,孩子每天上学来回要走四个小时。”看着村民们受苦,老支书梁志权萌生了修路的想法。
“不修路,咱屯就不会有发展的希望。”1984年开始,一场历时12年的“修路运动”开始,一条半米宽的石子路修通。
2002年,随着摩托车兴起,窄小的石子路影响了车行安全。退休的梁志权和新任村支书王大文经常到县里跑项目找资金,终于在当年年底争取到县政府拨付5万元修路款,帮助把石子路再拓宽。
如今,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这让明屯人足足等了32年。
支教开启自救之路
2009年大学毕业后,梁道利回到宁干乡小学当起体育老师。“大山外的世界变化这么快,可明屯的孩子却完全感知不到。”信息闭塞和观念陈旧使山里孩子远离这个时代。
2015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梁道利通过爱心公益网联系到温州商学院的教师丁俊雷,丁俊雷也是“水滴夏令营”支教团队队长。梁道利“想让村里孩子见见外面世界”的想法,打动了丁俊雷,两人敲定暑期“水滴”团队到明屯支教一个月。
当年7月20日,当丁俊雷带着温州商学院14个在校大学生来到达明屯时,大人小孩既兴奋又好奇。整整20天,水滴队员自己劈柴做饭,给学生家教和辅导,帮助村民收割玉米,为孤寡老人清洁环境。
谈起水滴团队给明屯带来的最大转变时,梁道利坦诚:“他们身体力行,充分展示积极阳光的一面,也是想让屯里人认可这样一种理念——不要过于期待外界的救助,合力互助的自救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寻找精神的回归
今年大年初二,明屯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纷呈。
去年12月15日,在一次例行的“明屯爱心基金会”讨论会上,有村民提出要在明屯举办一场全员参与的“春节联欢晚会”。1个月时间,整个明屯好像提前进入“过年时间”,村民们白天忙完农活后就躲到树荫底下排练节目,有的直接在玉米地里跳起竹竿舞,有些妇女跑到山顶上山歌对唱,晚上“灯光球场”总是挤满了排练节目的人。
71岁的黄翠锋说自己这辈子就这一次“闹得最疯”。唱山歌她是一把好手,年轻时就是明屯家喻户晓的“歌王”。这一次,她重新聚集起一班好姐妹,每天对唱。她说:“农村人只要精神起来了,穷日子也能过出滋味来。”
新闻推荐
因龙泉湖片区风情主题村落项目建设的需要,现要求对水东镇碧山村徐村村民组所属征地拆迁范围内的坟墓进行迁移,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迁坟范围项目所在地碧山村徐村村民组所属征地拆迁范围内(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