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我师从宋路明老师学习书法。当时他在书法班里教授我们的是颜体。我们练习初学者最常用的字帖——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多宝塔碑》。多数孩子都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地跟老师一笔一划的书写。而我是个另类的小孩,居然跑去跟老师讲,我不要学颜体,理由是觉得颜体太过肥厚,就像红烧肉,感觉腻得慌,我提出要练欧阳询的《九成宫》,感觉灵秀轻盈,有着翩翩少年的飘逸感。为了不打击我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默许了我弃颜从欧。
少年时,我伯父给我翻看了一篇惨不忍睹的书法手稿。我的天啊,这乱糟糟的东西也能够叫书法么?伯父却非常认真地给我说“这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我当即摇头表示欣赏不了。这种鬼画桃符脏乱错还反复涂改的东西居然还称天下第二行书?宝宝表示深刻不赞同,完全不理解。伯父微微一笑,说我还年轻,还不懂得时事多艰人间疾苦,这是颜真卿在亲人离世之后,极度痛心疾首状态下书写成的。当时的我只习正楷,只能欣赏工整美观的书法,完全不能理解书法中线条明暗对情感的表达。
成年后,随着书法实践的不断积累,楷行隶篆多种书体的多种磨练,文史知识的日益丰富,我对书法之道的认识理解益加深刻。字如其人,不仅仅是说字能够体现人的精神风貌、文化品位,而且线条的变化中还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变化。品读书法作品,不仅要看字,更要对书法家其人有所了解,对其创作的历史背景,人物所处的心境有所悉知才能感受洞察其精神。
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但是却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只会提笔舞墨的文弱书生,而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爱国者。
当我知道他是统帅二十万大军、横扫燕赵之地的大将军的时候,他的字就像他本人一样,身披甲胄地端坐在了我面前。
当我知道唐天宝年间,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朝廷应接不暇,而颜真卿早就已经挺身而出和其堂兄颜杲卿起兵抵抗时,我觉得他的每个字都那么规矩而方正,那眼前的字不就是一个气度恢弘的大将军在沙场秋点兵么?一个唐朝版的阵前阅兵式浮现在了我眼前。
当我读到颜真卿的侄儿颜季明随父颜杲卿讨贼却惨遭屠戮,不禁悲从中来。伴我成长二十多年的伯父,三年前因癌症去世,我在他墓前几次痛哭流涕以至于差点昏厥。试想兄长颜杲卿和侄儿颜季明被敌人千刀万剐凌迟杀害的场景,颜真卿那种愤懑与悲戚是何等的令人心痛。再读《祭侄文稿》时,看见字字皆是血,行行都有泪,颜真卿的悲愤之情已然冲出纸面让几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他那老泪纵横的容颜。
当我读到颜真卿以76岁高龄仍出使劝降,实在倍感他的处境不易与坚韧担当。古代人的寿命不长,所以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年逾古稀之年的颜真卿,明知道他去劝降是有去无回,但是为了国家大义仍毅然决定孤身一人出使险境时,我看见他的字里行间里都是热血男儿的铮铮铁骨。只有这样始终把国家民族放在心里的人,敢于铁肩担道义的人,才能妙手写出这样的浑厚遒劲的文字。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又开始重新研习端庄严谨气势磅礴的颜体。
对颜体的认识,从“肥腻红烧肉”的原始认知到铁肩担道义的深刻领悟。我反思自己,没有了解就无法理解,没有经历就难以感悟。通过这些年反复深入学习研究,我逐渐认识到书法不仅仅是外在的形,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意。逐渐达到了能够欣赏颜体的厚重、凝练、刚毅的审美新境界。颜体的雍容敦厚的风格不仅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而且与颜真卿精忠勇毅的高尚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对颜真卿了解越多崇敬越深,越觉得他不仅仅在书法上是我们后世的楷模,而且他勤政务实、清正廉洁、勇于担当、坚贞爱国的好品格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新闻推荐
防风险成第一要务□新华社记者刘开雄今年以来,受到发行利率上升的影响,债券发行量大幅缩水。但在当前市场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债市规模适度控制也有利于清理杠杆。防风险当为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