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下称《报告》),这是该机构第9次发布大学生年度就业报告。
《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比2012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3366元增长30%。
不同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有较大不同。《报告》显示,信息、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雇用大学毕业生比例持续上升,建筑、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下降。2016届毕业生中,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大学生就业稳定
中国每年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数量屡创新高,但不久前有招聘机构发布数据称,大学应届毕业生月薪连续第二年下滑。此外,“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声音也始终存在于就业市场,“以至于在贫困地区,读书无用论又有抬头现象。”长期关注教育扶贫的国务院参事汤敏说。
不过,上述《报告》显示,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收入连续五年增长,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
《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6%)与2015届(91.7%)基本持平,比2014届(92.1%)略低。其中,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就业率为91.5%,还高于2015届(91.2%),与2014届(91.5%)持平。
“过去5年,不管是211院校、非211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总体稳定,波动在1个百分点以内。”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郭娇在6月12日说。
不只是就业率,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亦连续上升,三年后收入则涨幅明显。
郭娇介绍,即使是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近五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增幅为20%,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2%。
“事实上,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的月收入是高过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平均工资的,而且工作若干年后,大学生的月收入增幅也很明显。”汤敏说。
此外,麦可思研究院对约5万名2013届大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工作3年后,这个群体的平均月收入已增长至6667元。但调查也显示,“收入低”仍然是2016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信息工程领跑产业升级
不同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差异,更能体现就业市场和经济结构的走势。调查数据显示,信息工程正在领跑产业升级,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增长最为明显。
《报告》显示,2016届本科就业量最大的前5个专业里,信息类专业占了三席,分别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从职业占比来看,从事“计算机与数据处理”和“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类职业的2016届本科毕业生合计占11.4%,且整体增速较快。从薪资收入来看,“互联网开发师”(月收入6500元)、“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月收入6142元)、“网络设计师”(月收入6126元)最为靠前。
相对而言,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对工科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在下降。2012届工学本科毕业生有42%在制造业就业。到了2016届,这一数字下降至32.3%。此外,在就业满意度最低的十大行业里,制造业就占了九席。
此外,《报告》综合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等因素,排行了就业绿牌专业和红牌专业。结果显示,本科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是绿牌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音乐表演、美术学、法学等则是红牌专业。
“就业绿牌、红牌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比如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以及高职高专的电气化等专业,都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就会有别的专业成为绿牌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研究员李志宏表示。
“对红牌专业则需要区别分析,”李志宏说,“比如音乐表演、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讲究个性发展,所以一定是自主创业为主流,没有太多的就业单位吸纳他们。”
“但是红牌专业中本科的法学、高职高专的法律事务专业则不正常,可能存在着高校的盲目培养。”李志宏说。王伯庆也认为,出现红牌专业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新闻推荐
阳光讯(王永春记者邓龙辉)6月3日凌晨5时许,公安雁塔分局明德门派出所接到了张女士的报警,她自称是在长安路公交站附近卖放心早餐的售货员,自己装有一千六百余元现金及手机的包刚被盗,她在现场看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