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婚姻造假逐利是一种病态“获得感”

来源:市场星报 2017-06-21 04:02   https://www.yybnet.net/

近年来,围绕着办理准生证、落户、买车、购房、拆迁、移民等问题,“假结婚”“假离婚”现象增多,甚至已经形成一条“利润丰厚”的产业链。“假离婚”现象折射出综合性社会问题,暴露了大量的制度漏洞。《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经多方采访深入调研,探寻“假结婚”“假离婚”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之策。(6月20日《经济参考报》)

不可否认,婚姻造假逐利,已经成为钻政策空子的一种潜规则。这种潜规则,不仅是对婚姻的亵渎,也是对法律的蔑视,其隐含的道德、情感、经济等诸多风险,更是不可小觑。以“假结婚”为例,事实上,“假结婚”就是“真结婚”,一旦双方登记领证,便成为合法夫妻,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一方摄取利益后,如果另一方拒不离婚,将会引发纠纷;一旦离婚,财产将进行分割,即使婚前手持离婚协议,也难保权益,当事人可能会陷入钱财尽失的尴尬境地。从这一点来看,双方“假结婚”,其实是一种利益陷阱。

再者,婚姻造假逐利,是一种出卖诚信的行为,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的信用困境。众所周知,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人的立身之本。婚姻造假逐利,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源于监管的缺位。比如,此前发生在上海的“离婚买房”事件,从婚姻登记机构到住建、民政等管理部门,都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可见,审视婚姻造假事件频发,根不在婚姻本身,而在于政策和监管存在漏洞。

不可否认,婚姻造假获取利益的行为,是一种病态“获得感”,这需要制度疏解。首先,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应更加科学、细致。特别是,对于楼市调控等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应保持可持续性,并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避免妖言惑众。此外,进一步普及婚姻法,大力宣传婚姻造假逐利的危害和风险,引导市民恪守诚信、敬畏婚姻,不能用不正当的方式寻求“获得感”。

新闻推荐

中海社区别墅区100户违建业主将被惩戒市中 刘长山路“打通”方案近期将敲定

19日,二七中街北侧道路上的建筑垃圾盖上了防尘网。记者王汗冰摄19日上午,《作风监督面对面》推出“回头看”节目,问政人员在回访过程中,又发现了中海国际别墅区拆违拆临、经九路拆除违建后的...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婚姻造假逐利是一种病态“获得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