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彪
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告诫人们,要知止,要知足,要知退。为了让人们相信他的理论,他不厌其烦地用自然辩证法加以论证,如:物极必反,水满则溢,月圆则亏,物尖则断,弓满易折等等。其用意无非是想规劝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张弛有度。这也符合马氏理论,真理多向前迈出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
人类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永远都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所有事物都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现着螺旋式发展,所以有进就会有退,有上就会有下……已经拥有了可观的财富,但还想捞到更多的钱,有的人已经官做得不小了,但还是不满足,想做更大的官,有的人已经是“腕”,还想争当更大的“腕”,人的欲望永无满足之时。生活的实践告诉我们,知退、能下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谋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偿胆,成功灭吴,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不仅保全了身家性命,且在十九年后又成为著名商贾。而与范蠡同时辅佐越王勾践的文种,不听范蠡之劝,舍不得已经拥有的荣华富贵,最终被勾践借故杀害。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算是一位知退的智者,在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之后,逐渐淡出帝傍,甚至闭门不出,过上了半隐退生活,刘邦也很放心。同样是汉初三杰的韩信,就缺少了张良的智慧,不仅不知退,而且权力的欲望还越发强烈,结果被刘氏集团以谋反罪诛杀。被后人喻为古今完人的曾国藩,更是一位知退的高人。他在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战功卓著,被清廷封为毅勇侯,世袭罔替。这对曾国藩来说,真可谓功成名就了。对此,曾国藩没有丝毫自我膨胀,反而感到十分惶恐。一方面劝其弟曾国荃尽快抽身引退,免蹈大戻;另一方面,主动给清廷上奏折,要求遣散自己亲手打造的湘军,表明自己没有拥兵自重的异心,从而消除了朝廷对他的猜忌。
老子告诫人们要知退,并不是要人们不求进取,无所作为,做什么事都裹足不前,甚至半途而废。而是要求人们有功而不倨傲,有名而不自恃,拥权而不仗势,有财而不扬财,凡事适可而止,进退有度。这才是既保全事业,又成就自我的大智慧。
新闻推荐
我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只好转过头去,看着别的地方。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围着看戏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些稍微善良一点儿的人动了恻隐之心,在旁边小声地说:“美女,算了,别搞得你男朋友下不了台,你们回去再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