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不知处》封面钟志红 文/图
“是思泪,别在眼角停留/昨夜的晓月也将思情带走/梦中的忆念叙说离情……”不知觉地走入这般诗境,宛如一条绢帛任意拂拭,就那么轻易地划伤,游弋在心底最是温馨的追忆——无需故作高深的沉思,远离出人头地的使命,只要一杯茗水伴唇,轻松地撩动诗韵的涟漪,已不负此光阴。
清淡泛蓝的封面,这本诗集虽不起眼,却有召唤我捧读的热情:《云深不知处》的宋体书名,不是名人的笔墨,远离红尘的华丽,朴实、内敛或是它最为唯美的旋律:“轻轻地,轻轻地/将脚步放轻/不要将云中的月儿惊醒。”聆听作者在诗里行间的一串串跫音,溅开的是一帧帧触手可及的情境。
行文至此,笔者亦在不经意地被诗意化。虽偶尔写诗,却鲜有时间和心情品诗,特别在当下,耳濡目染“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的戏言,可否反证诗界不知是假寐的繁荣,还是暧昧的滥情的现象存在?也许,因了诗歌文体的自由性与快节奏,喜怒哀乐一鼓脑地装入诗里行间,个人情感的任意表述,成就了诗歌无界的包容性,难免的制造一地鸡毛的“事故”:追逐云雾飘逸的自恋矫情、“下半身”招徕委琐的目光,“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离我们渐行渐远。
瑕不掩瑜浪淘沙。对“逝去的钟声,尘封在远山的梦里/刻画碧空的记忆/神奇的年轮/没有音响,没有佛音。”有自己的偏爱,还基于一个原因:笔者读诗曾陷入一个误区,以为写诗的最佳状态是在青春期,激情、想像的张力无所顾及,见棱见角的朝气触手可及。其实不然,罗兰·巴特所言“写诗的秋天状态”,将“中年写诗”的优越归纳为对人生、命运、生活的提炼和彻悟,这,可不是青年所能共享的福利。
《云深不知处》的作者周希孔,其诗歌风格惯性于简洁的语言、透明的情感,接地气的朴实不失诗词的深厚底蕴:“春天装扮着烟雨的江南/漫话在亭台飘渺的楼/脚步将园中的百花惊醒/盛开在云岭争艳在花园。”简单平叙,娓娓舒缓,恰有颤动的音频,既素描江南风情,又将自己触景的遐思自然地、虔诚地寄存于清雅的诗中。
“花散花飞海棠山/花香花重嘉州城。”“三江水映九峰影/千年古塔护凌云。”常在《三江都市报》的副刊版读到周希孔的诗作,分享那种涓流赴海的细细道来,也审美周氏版本的独有魅力:晨曦与晚霞、故里与他乡,大自然需要我们的敬畏感,即便缺少关怀,也请多些理解与善待;侠骨与柔情、富裕与贫瘠,不影响我们生命咏叹调的珍重情怀,即便命运多舛或不尽人意,恰恰诗歌的人生虽不完美但也渴望完整的真谛。
不求美得惊心动魄,不屑俗得天昏地暗,作好一首“习惯感恩”的诗歌,写好一行“传递暗香”的诗句,我们虽抵达不了高颜值的浪漫仙境,却能从“云深不知处”的诗句中,收获“境由心造”的兰心蕙性,足矣。
《云深不知处》:周希孔/著 团结出版社出版 定价:32.00元。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李延霞)整治“校园贷”监管部门再出重拳。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8日联合发文表示,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对存量业务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