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高温季节是闲茬闷棚、预防和防治病虫害发生的好时机。如能科学运用好闷棚方法,就能在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做法很好,是一个消除病菌、杀灭虫卵、清除杂草、改良土壤的好办法。所谓的高温闷棚,就是利用太阳的高温和药物熏蒸进行棚内消毒,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进行。这种方法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效果好,容易被群众接受。有农户抱怨今年实在太旱、没水闷棚!但还有一个原因,不少农户反映,前几年闷棚效果不好、不愿再费劲,为什么闷棚会效果不好呢?闷棚是减少土传病虫害、解决土壤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之所以会有人觉得不好,更多的问题是方法不对。整地闷棚之前须将上茬作物清理干净、在高温环境下操作。如果要在棚里使用农家粪如猪粪、鸡粪等,要在闷棚之前把农家粪打到地里、借闷棚的高温加快粪肥的腐熟。土壤越疏松,杀菌效果越好、所以闷棚之前可以加秸秆或稻壳。地整好后,最好是起个垄或做成高低畦,一是可以使地膜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小空间,有利于提高地温。二是起垄两边高,中间低,便于后期灌水。(宽度可以根据具体棚来定,一般1米左右,尤其是棚中间有立柱的,可以根据立柱间距离适当起垄。)撒施药剂闷棚主要是依靠高温,只要土壤温度达到50—60摄氏度,即使不加任何药剂,也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但是如果棚内根腐病或者根结线虫比较严重,想要达到更好地闷棚效果,就需要加上药剂。主要推荐使用石灰氮、有效成分是氰氨化钙(整地前撒施)。市面上有水剂、粉剂以及颗粒的三种形态,考虑到施用方便以及效果,颗粒状态最佳,颗粒状可以先撒施再整地,而水剂需要最后灌水的时候冲施、且冲施浓度和水量不好控制,不如颗粒状施用方便。覆膜灌水先覆膜后灌水。如果棚宽十米左右的话、可以买宽一点的地膜应该有四五米的吧或者更宽的,东西铺上、比铺小地膜省劲(以前大棚倒下来的破旧的棚膜透光性不好了就不要用了)将全棚用薄膜覆盖,接缝处用土压实,防止药剂散发。还要注意薄膜和土表面留有一定空隙,便于灌水。灌水要尽量灌透、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连灌两次水,全棚第一遍水灌完后,紧接着再继续按顺序灌一遍。另外,如果闷棚药剂是水剂的,需要把它稀释到大桶里、先灌一遍清水、然后再灌药,这样能灌透水、药液分布也均匀。闷棚时间闷棚时间要达到30天。其实绝大多数病菌不耐高温,经过很短时间的热处理(一般为10天左右)即可被杀死,如一些立枯病病菌、黄瓜的菌核病病菌、黄瓜疫病病菌、茄子黄萎病病菌等。但是也有的病菌特别耐高温,如根腐病病菌、根肿病病菌和枯萎病病菌等一些深根性土传染菌,由于其分布的土层深,必须处理30~50天才能达到较好效果。因此,进行闷棚时、先对土壤深翻,然后保证闷棚的时间不能太短。当然,要确保高温时间(50—60摄氏度)至少一个星期以上。所以,闷棚要瞅准时机、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闷棚后处理闷棚结束后,敞开棚膜,拉大风口,持续晾棚一周以上,让药物充分散去。其后注意补充菌种。
新闻推荐
6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设在西安事变纪念馆里的叶剑英元帅生平事迹展现场,了解这位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1897年4月28日诞生于广东梅县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