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开学了,你家有没有入学焦虑?据《武汉晚报》报道,为了让9月入园的小孙子以后在幼儿园“不吃亏”,爷爷奶奶对孩子进行了一个月的“集训”——“有小朋友冲过来推你,你怎么办?”“我就抓住他的胳膊,咬他。”“他要是大声哭,引来老师呢?”“我就躺在地上,哭得比他还要大声”……
“不吃亏”培训只会让孩子吃大亏
孩子上大学了,每月给多少生活费合适?据《钱江晚报》报道,一位义乌的妈妈发帖求助,称给在杭州上大学的女儿每月1200元生活费,购物费用另计,没想到女儿却抱怨“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家长教孩子一些自我防护知识无可厚非,但教孩子用“打回去”等方式来应对小伙伴之间可能出现的小冲突,不利于孩子成长。即便从短期现实层面来看,也对孩子有害无益。孩子以牙还牙,可能伤害到其他孩子,家长和孩子都会为此付出相应代价。而且可能让其他孩子对其敬而远之,不利于自家孩子融入集体生活当中。
从长远来看,孩子的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处于可塑性很强的阶段,第一次与外界打交道的方式更可能被孩子不断强化,在幼儿园里就学会了处处“不吃亏”,甚至不惜伤害他人来避免自己受伤害,一旦习得这样的处世之道,其影响不可忽视,将来孩子在社会上也许较难立足。
幼儿相处,有自己的方式。尽管他们之间会有争吵,甚至会拳脚相加,但这样的争吵和“武力”,也是一种交际方式。这样的交际方式,恰恰开启了孩子们的社会人生之旅。爱孩子,关键是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礼貌待人,和小朋友和谐相处,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减少对立面,才是最理想的。相比“不吃亏”培训,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百益而无一害。 (罗志华)
大学生每月花多少钱不是问题关键
大学生生活的城市不同,消费水平自然不同;而且家庭条件不同,所给的生活费自然也不同,甚至会相差巨大。
所以说,大学生一个月应该花多少钱,不会有一个固定的数字,但是努力引导和教育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他们正确理性的金钱观念、消费观念、理财意识,才是问题的关键。正如有过来人所说的那样,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想维持体面的生活,想追求物质的享受,都无可厚非,关键是这钱要自己去挣,要通过合法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得,而不是向父母伸手要,或者是通过借贷提前消费,最后还是让父母来买单。
事实上,有些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不但解决了生活费的问题,连带着把自己的学费都解决了。这才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也是父母的骄傲。
虽然没有绝对值,围绕大学生的生活费努力给出一个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平均值”,或者说“参考值”,还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父母心中有数,也有利于大学生自己在花钱的时候做到心里有数。(苑广阔)
编后:看见“亲生否”的吐槽,相信很多过来人都要感慨时代变了。时代的确变了。一是物价确实高了,二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等都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了。简单举例,和小编上学的年代相比,现在化妆品似乎已经是一种必需品了。不断增长的娱乐和社交需求,势必拉高生活费,这需要父母子女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形成承受范围内的合理数值。其实,消费观就像孩子入园时社会教育第一课一样,也是从小家庭教育就该涵盖的部分,如果一直春风化雨,或许就不会太过被动了。
新闻推荐
同行女子帮打掩护 男子偷奶粉藏裤裆 一母婴店两个店面同一天被偷4罐奶粉,价值2000元
男子把奶粉塞进裤裆里(视频截图)本报讯(记者潘国武实习生覃芳婷)顾客进到店里后,如果老是缠着工作人员问这问那,店家就要注意了。凤翔路一家母婴店,就遇到这种“倒霉事”。同一天,一对男女在一家母婴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