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观察
□江苏郭元鹏
约两周前,广州天河区猎德大道猎人坊9A栋楼下的一家餐厅,设立了广州首台“公益冰箱”,将餐厅的一些食物打包放在冰箱内,免费供有需要的人食用。起初,前来领餐者为数不多。时隔两周,记者再次走访公益冰箱,发现领餐者增长迅速,甚至偶尔还会“供不应求”。(据《信息时报》8月15日报道)
“公益冰箱”的设置,赢得了不少掌声。作为商家能够设立“公益冰箱”,免费向一部分群众提供食物,显现的是商业操守和情怀。但是,在叫好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安全的问题。
商家将一部分饭菜放置在“公益冰箱”里,让需要的群众自己拿取进食,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可是,这些放置在冰箱里的食物,也可能“不能迅速被食用”,而已经煮熟的饭菜,在冰箱里存放的时间长了,就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另外,按照“公益冰箱”的投放设想,他们也鼓励其他市民将“家里吃不了的饭菜”投放到冰箱里,为需要的人奉献爱心。问题是,“家里吃不了的饭菜”,也就意味着是剩余的饭菜,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这些免费的食物出现了问题,造成了食品安全事故,谁来埋单?
另外,“公益冰箱”就放在街头,谁想打开就能打开。但谁能保证打开冰箱的人,都是好人,而不是坏人?想起曾经发生的一起案件,一个报复社会的人,将老鼠药用针管注射进了超市的饮料里。固然,这种情况会是少之又少的。但是,少之又少不代表没有可能。
总体而言,“公益冰箱”的投放是一件好事情,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那些流落街头的流浪汉。但是,如何让“公益冰箱”是安安全全的,把好事办好,还需要思考和改进。
有了第一台“公益冰箱”就可能出现效仿的现象,这个时候一定要把问题考虑周全,切莫让免费就餐的“公益冰箱”出现问题。敞开冰箱的门,也要关好安全的门。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武汉8月15日电(记者冯国栋)通过开设专门针对传销人员的法制教育基地和课程,武汉警方对180余名落网的传销人员进行“反洗脑”教育转化,有效遏制了传销人员被遣返后再次回流的现象。据武汉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