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汉
从2011年开始拆迁征地建成的双龙社区,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石龙街道办事处东出口。
日前,记者采访时看到,“先进集体”、“廉政文化示范点”、“年度社区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等十多个奖牌挂满了双龙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庭洪的办公室。王庭洪说,这些成绩都是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致努力的结果。
拆迁征地爆发矛盾
王庭洪告诉记者,社区的安定祥和是从“硝烟弥漫”中,一步一步艰难走出来的。
双龙社区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总人口1340人,2011年拆迁征地,当时居民法治意识淡薄,加之遗留问题多,群众与群众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施工单位之间,纠纷矛盾不断,居民以阻工闹事相抗,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恶化,矛盾突出。
提到拆迁时与群众发生的矛盾,王庭洪至今记忆犹新。王家沟是双龙社区建设的重要项目,项目中“先施工,后拿补偿”的政策,部分居民不能接受。占地、阻拦施工车的情况时常发生,整个项目一拖再拖。
“为了不拖延王家沟项目进程,我们只能抱住闹事者,让施工车辆进入场地。”王庭洪回忆说,但这样的方法无疑是火上浇油,拉横幅,砸社区办公室……矛盾升级。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如何引领居民利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做到有理有节,不无理取闹。针对社区实际情况,王庭洪有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构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力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们请来了法律顾问和市国土局负责人为居民讲解相关法律,事情发生了转机,大家也不闹了,还积极配合。”王庭洪说。
这次矛盾的顺利化解,让王庭洪尝到了“甜头”。社区很快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居委委员为成员的法治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双龙社区居民“一事一议”及《居民公约》、《社区居民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实行民主法治建设常态化,对社区的重大事件决策进行民主讨论,民主表决。
不仅如此,双龙社区还成立了人民调解室,为居民调解各类生活矛盾,法律咨询室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心灵茶室化解夫妻之间、邻里之间的摩擦。在法治漫画走廊,将平时难懂的法律条款作成生动有趣的漫画......通过几年的努力,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得到了提高,社区法治氛围越来越浓厚。从2011年王家沟场平征地到2014年肖家场平征地,社区矛盾大幅下降,从2011年120件下降到2015年的25件,在历经5年的开发建设中,没有出现一起群众闹访上访案件。
王庭洪说,接下来,双龙社区还将继续努力,用多形式的内容,使法律在居民脑子“生根发芽”。
构建美好蓝图
除了民主法治,该社区还打造廉政文化示范点。“每月社区居委会班子分工情况,财务收入,我们都会一一公布。”王庭洪告诉记者,只有公开透明,才能令行如流,让老百姓真真实实看见社区做了什么工作,是如何做的。
为了让居民体会廉政,也让他们参与廉政,双龙社区半年组织一次民主评议大会,居民代表当场提出质疑,有话说在桌面上,问题解决在明白处。如新建办公楼,办公楼装修,安置点建设,安置款分配等,均要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并进行公示。
不仅如此,双龙社区命名了3个党员示范岗,1个党员示范团队,为干部树立榜样。成立安全巡逻服务队、法治宣传服务队、爱心帮扶服务队、环境卫生监督服务队、应急抢险服务队等,把反腐倡廉的意识和观念逐渐渗透到家庭生活中,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为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新闻推荐
很多车主以为自己投了“全险”,爱车就进了保险箱,万无一失了,但现实是:买了全险,某些情况下出事故后保险公司却拒赔。其实,以下这些情况保险公司是不予理赔的。被水淹后再打火导致故障如果地面积水严重...